读史记有感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21:58:27
读史记有感无

读史记有感无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无
一、文王渭滨遇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篈,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齐太公世家》
  众所周知,姜子牙有经国济世之才.但没有遇到文王时穷困潦倒、年迈卑微且尚无成事.然而姜子牙终究才学,因有才学而有抱负,有抱负而壮志满怀,他不为自己的贫贱和苍老自卑,大胆而自信的他坐在渭水之滨直线垂钓并放言道“愿者上钩”他就是在等待文王,显而易见且处心积虑.一见文王就倾谈治国之策,毫不隐瞒自己自负的才学.终于他如愿以偿的一与周文王“载与俱归,立为师”,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东征西战,经国济世,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开辟了一段新的历史.
  二、秦穆公慧眼识才
  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馀.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秦本纪》
  韩愈曾感慨:“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秦穆公,千里马终将“老死于骈枥之间”而失去其为千里马的意义,百里傒虽然曾经做过虞国大夫,但虞国灭亡之后他就成为俘虏又被作为陪嫁奴仆入秦,甚至后来竟至于被楚国边境的几个乡下人扭送到市场上叫卖,成为人尽可唾的卑微之人,其人虽有才,然虞君、晋公不识,乡下无人只知,终沦为市奴,百里傒虽为千里马,但其处境尴尬而不能扬蹄日奔千里.使其成为千里马的是秦穆公,秦穆公不为他卑微的身份所干扰,慧眼识才而写就了“举百里傒于市”的美谈,秦穆公乃一国之君,百里傒为一市奴,两人身份千差万别.秦穆公是排除了众议及一些相当的困难才作到的吧!他这种求人惟贤的心态,及“授之国政”任人不疑的态度是值得今人品味的.
  三、祁傒举贤不为私
  悼公问群臣可用者,祁傒举解狐.解狐,傒之仇.复问,举其子祁午.君子曰:“祁傒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晋世家》
  伯乐有识别千里马的慧眼,也有个人的喜好厌恶,若伯乐明明看出那是一匹不可多得的千里马,但因为这匹马踢了他一脚而口是心非的说“这匹不是千里马”悲剧的味道就更浓了一层.因此社会更呼唤有良知的伯乐,如祁傒的伯乐,胸怀坦荡,不顾忌个人的任何私利.“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推荐就推荐最能胜任的人.
  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鲁周公世家》
  我们常听某些干部大谈用人经时把“重用无才之人”作为金定律,关键是怕手下人成绩超过自己,此时周公吐哺对我们的教育就显得尤其深刻,周公贵为“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但终为人臣,毕竟不能事事得意,他举荐的人得到圣上信任并导致自己被疏远也未可知,但周公一心以天下为己任,招贤纳士,辅佐成王.且求贤达到痴迷的地步竟至于“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这样的胸怀,怎样的品质!社会,尤其是当今社会,要发展,就要人才,要人才,就要周公
  五、桓公捐嫌任管仲
  桓公之立,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鲍叔牙曰:「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於是桓公从之.乃详为召管仲欲甘心,实欲用之.管仲知之,故请往.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斋祓而见桓公.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政.〈齐太公世家〉
  有了“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的祁傒,还需要一个能为“仇”“子”施展才华提供空间的人,这个人就是桓公.当鲍叔牙极力推荐而他自己也认识到管仲的经世致用之才时千方百计地把管仲从鲁国迎回.
  “厚礼以为大夫,任政.”并支持管仲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桓公终成霸业.在管仲问题上,人们多推崇鲍叔牙的知人和管仲的贤能.殊不知正是齐桓公为他们双方提供了一个空间,使得他们名垂青史啊!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知."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史记〉中荐人、纳贤的故事对我们的教育是深刻的,其影响是深远的,我们现在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正值国家用人之际.这更要求没我们要头脑清醒,有才之人勇于自荐,求才之人善于发现,识才之人大力举荐,用才之人求贤若渴,当政之人则为各种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进而使所有人才“就力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