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05:04:34
流星是如何形成的

流星是如何形成的
流星是如何形成的

流星是如何形成的
一. 流星和流星体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产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请看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二. 流星雨和彗星
流星通常是单个零星出现的,彼此间无关,出现的时间和方向也没有规律,平均每小时可看到10条左右,称为偶现流星(又称偶发流星).但是偶现流星在整个夜晚的出现频数则不一样:从统计上来说下半夜出现的零星比上半夜多,而且也比较明亮.原因在于下半夜流星是由与地球迎面相遇的流星体和地球追上的流星体造成的,而上半夜出现的流星则是追上地球的流星体造成的(可以用马路上自行车流作比方).
有时候在天空某一区域某一段时间内流星数目会显著增多,每小时几十条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特别大的流星雨又称流星暴.如1833年狮子座流星雨出现时每小时竟多达35000条(约每秒10条),景象甚为壮观.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的结果,这种成群结队的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的各个成员在空间的运动轨道基本上是彼此平行的.由于透视的原因,在地球上看来由流星群造成的流星雨仿佛都从同一点向外辐射出来,这一点称为流星雨的辐射点.大多数流星群即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群,宝瓶座δ流星群等.
通常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关.彗星是太阳系内一类奇特的天体,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表现为一颗彗核,直径几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由于彗星核物质的气化会形成巨大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于彗星散射出来的物质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最著名的例子是1826年发现的比拉彗星,地球在每年的11月27日通过它的轨道.1846年1月发现比拉彗星已分裂为二,且分裂后的两颗彗星间的距离越来越大.1855年,它们双双重新出现,但已经分得很开.在以后两次预期彗星该出现的年份都没有观测到,人们以为它失踪了,然而在1872年11月27日夜晚天空中突然出现极为壮观的流星雨,辐射点在仙女座.1885年11月27日又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后来得知1798、1830和1838年已观测到过仙女座流星雨.可见比拉彗星在瓦解前早已在散发大量的质点,仙女座流星雨毫无疑问与比拉彗星有关,故又称比拉流星雨.
彗星散发出的微粒在漫长的年代中会逐渐因同样辐射压和大行星引力摄动而分布在整个彗星运动轨道上.由于一部分彗星的轨道可以与地球公转轨道相交,当地球穿越这种区域时便会因大批微粒进入地球大气层而形成流星雨.比如狮子座流星雨平常年份流星数目并不多,只是每隔33年才有一次程度不等、规模较大的流星暴出现,这33年就是母体彗星轨道运动的周期.
附表: 一些主要的流星群
名 称 可见日期 出现率极大日期 有关彗星

天琴座流星群 4月20日-4月24日 4月22日 1861Ⅰ
宝瓶座η流星群 5月2日-5月7日 5月5日 哈雷
天琴座δ流星群 7月22日-8月1日 7月31日 无
英仙座流星群 7月27日-8月16日 8月12日 1862Ⅲ
猎户座流星群 10月17日-10月25日 10月21日 哈雷
金牛座流星群 10月25日-11月25日 11月8日 恩克
狮子座流星群 11月16日-11月19日 11月17日 1866Ⅰ
双子座流星群 12月7日-12月15日 12月14日 无
三. 狮子座流星雨
天文学家现已清楚,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866年发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历史上有关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过程却十分有趣:
1799年 欧洲、南美均观测到这一流星雨,德国探险家A.Humboldt有过精彩描述.
1833.11.12 北美东海岸9小时内估计观测到24万多颗流星.
1834年 发现辐射点在狮子座,因而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奥伯斯证认出1766、1799两年11月在委内瑞拉观测到也是同一流星群的两次出现,周期33.59年.天文界开始认识和研究狮子座流星雨.
1864年 纽顿证明狮子座流星雨从902年起就有活动记载.共计有十个年份,其中6次记载取自中国官方史书.
1866.11 狮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现,计算出其运动轨道.
1867.11 奥普尔茨给出彗星1866Ⅰ轨道,因与狮子座流星群轨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为流星群的母体彗星.
1899年 未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彗星也没观测到,有人认为彗星已瓦解.公众感到受骗上当而十分气愤,对天文学家的不信任感陡然增加.
1900.11.15/16 在加拿大重又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1千条.第二年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见到,每小时最多达2千条.
1933年 未发现流星雨,有人估计彗星可能已碎裂.
1965年 重新找到了失踪近一个世纪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966.11.17 再度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最盛时每小时超过14万颗.
四. 流星雨出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可能对航天器造成威胁.流星群颗粒大都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