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举起中国新感觉派旗子的是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3:54:18
最早举起中国新感觉派旗子的是谁

最早举起中国新感觉派旗子的是谁
最早举起中国新感觉派旗子的是谁

最早举起中国新感觉派旗子的是谁
中国的新感觉派小说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在20世纪30年代步其后尘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既是世界性的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文学冲击的一种反馈,又是20世纪30年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空前激化的结果.他们既不满于旧的社会秩序,又寻求不到施展才华的归宿,陷入了苦闷、彷徨的困顿之中.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都市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是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它的登场,清楚地表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引入,已然超过了初期.新感觉派小说上接20年代末张资平、叶灵凤等的性爱小说的余续,下连20世纪40年代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沪港市民传奇;新感觉派小说之“新”在于其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用一种新异的现代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东方大都会的城与人的神韵.“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和刘呐鸥,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人影响.日本的新感觉派又源于法国的保罗·穆杭,而保罗·穆杭又受波德莱尔的影响很大.中国的新感觉派不但和西方唯美主义有着这种间接地承应关系,他们的小说还直接受惠于唯美主义作家波德莱尔和王尔德等人,因此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新感觉派并非属于未来主义,它们只不过是颓废主义享乐和唯美情调的遗风.其观点意在削弱新感觉派的现代主义色彩,但亦足以标明新感觉派小说确实还存在着浓厚的唯美情调,穆时英的小说在当时就被人看作是世纪末的 “颓废小说 ”,“又有人因他所写多为都市奢华堕落的生活,呼之为 ‘颓废作家 ’.”无论是施蜇存还是穆时英、刘呐鸥,他们的小说都和具有浓厚唯美色彩的叶灵凤、章克标的小说有相似之处.
  刘呐鸥
  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 刘呐鸥作品《都市风景线》
  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 、 《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刘呐鸥, 原名刘灿波,笔名洛生,台湾省台南县人.早年在日本东京青山学院攻读文学时,深受将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东方精神结合于一体的川康端成的影响.在日本应庆大学毕业后回国,曾先后创办“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出版了许多进步书刊.他自己也译介过进步的社会科学书籍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集.1928年9月,他创办《无轨列车》杂志,团结了一些刻意追求艺术形式创新的文学青年,初步显露了新感觉派的创作倾向.同年底,《无轨列车》被国民党查封后,他继续尝试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先后写出八篇小说,于1930年4月结集为《都市风景线》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较多的采用现代派手法写的短篇小说集. 刘呐鸥的小说在描写都市生活方面“开了一端,但是他没有好好地继续下去,而且他的作品还有着‘非中国’即‘现实’的缺点.能够避免这缺点而继续努力的,这是穆时英.
  穆时英
  (1912--1940),浙江慈溪人,笔名伐扬,1929年开始写作.他最初发表的小说 穆时英
  并没有新感觉派的味道.大约在 1932年以后.他的作品突而转向新感觉派.他先后出版了《公墓》(1933)、《白金的女体塑象》(1934)等小说集,运用感觉主义、印象主义等现代派手法,来表现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生活,不仅开了“洋场文学”的先河,还被人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 .所谓新感觉,指将主观感受投射到客观事物之上,从而使主观感觉客体化,构成 .
  施蛰存
  所谓的“新现实”.为了展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觉和体验,他们的作品往往采用新奇的文体、华美的词藻、象征和通感等手法.刘呐鸥等人曾大量介绍这一文学流派的小说,并在创作中模拟.从创作的内容来看,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描绘场景为十里洋场的上海——中国新兴的大都市.他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用一种奇异的现代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东方大都会的城与人的神韵,对都市繁复驳杂的景观色彩进行渲染,对喧嚷匆促的都市生活节奏进行呈现,对都市人汹涌起伏的内心情欲进行刻画.从创作的技巧来看,新感觉派引进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的结构、语言、人物心理描写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技巧高于内容的试验性质.首先,为了表现“主观感觉客体化”这一“新感觉”,他们往往采用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方法将主体感受投射到客体上去.在新感觉派作家看来,现实并不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而是感觉和体觉双重类型的混合.其次,他们受到来自意识流、电影文学的影响,突破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在情节上的明晰连贯,代之以“不确定性”,小说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具有不确定性.他们大量删减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代之以回忆、联想、闪念、梦幻、潜意识,读者必须用想象来补缀情节.为了表现都市生活的繁忙速度,加快叙事节奏,大量的电报式的语句、跳跃性的对话,甚至采用拟声、拟形的方法以表现特定的情绪.   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们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但真正把心理分析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的还是施蛰存.总之,新感觉派小说吸取来自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立体化、动态化、感觉外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借鉴了来自西方的意识流的小说结构和人物塑造的方法,创造出独特的心理型的小说流行用语和特殊的修辞,使自己和第一代的海派文学有了本质的区别,超越了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