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件左宗棠在西北的轶事有个人被左宗棠俘虏了,左宗棠问他死前有什么要求他要求搭一个台子唱秦腔.后来左宗棠没有杀他,好像收他当部下了.再后来左宗棠死后他做了西北封疆大吏.他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7:07:12
问一件左宗棠在西北的轶事有个人被左宗棠俘虏了,左宗棠问他死前有什么要求他要求搭一个台子唱秦腔.后来左宗棠没有杀他,好像收他当部下了.再后来左宗棠死后他做了西北封疆大吏.他感

问一件左宗棠在西北的轶事有个人被左宗棠俘虏了,左宗棠问他死前有什么要求他要求搭一个台子唱秦腔.后来左宗棠没有杀他,好像收他当部下了.再后来左宗棠死后他做了西北封疆大吏.他感
问一件左宗棠在西北的轶事
有个人被左宗棠俘虏了,左宗棠问他死前有什么要求
他要求搭一个台子唱秦腔.
后来左宗棠没有杀他,好像收他当部下了.再后来左宗棠死后他做了西北封疆大吏.他感念左宗棠的知遇之恩一直没有反清.——这个人是谁?具体故事是怎样的.

问一件左宗棠在西北的轶事有个人被左宗棠俘虏了,左宗棠问他死前有什么要求他要求搭一个台子唱秦腔.后来左宗棠没有杀他,好像收他当部下了.再后来左宗棠死后他做了西北封疆大吏.他感
清末著名将领———董福祥
董福祥(1839~1908),清末著名将领.汉族,字星五,出身于西北黄土高原穷乡僻壤的固原毛居井村(今宁夏固原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董世猷是当地哥老会会首,福祥从小没有很好读书,而常出没于帮会、赌场,并谈兵习武,广交江湖侠义之士.同治初,西北回族人民掀起大规模反清斗争以后,董福祥组织汉民民团对抗官军,他提 出“反清抗暴,保卫家乡,有饭同吃,有难同受,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的口号,与回民军达成协议,互相配合,共同与清军作战,成为陕甘交界地区一支势力强大的汉族反清武装集团.反清烈火燃遍陕北,队伍扩大到20万之众.1868、11月,新任陕甘总督左宗棠率部进驻西安进剿陕甘回民军.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打败董军主力.董福祥被迫率各部向清军投降.左宗棠幕僚有的说杀之,有的说让他活下来,莫衷一是.实际上,左宗棠知董桀骜不驯,杀意已决.刀斧手剥掉董福祥衣衫,把他发辫解散.董福祥虬髯倒竖,目怒裂眦,精气不败,睥睨清军万千将士如草芥.临刑时,董福祥唱秦腔《锁五龙》,听到响彻云霄的秦腔,操刀者面有惧色,竟然不敢仰视董福祥.左宗棠亦为之震,急离座降阶,亲为董福祥松绑.于是,把董福祥免杀,并为其用.其部改编为“董字三营”主力.
董福祥部降清,不仅为湘军扫清了进攻宁灵的通道,而且使马化龙领导的回民抗清军失去了一支强有力的盟军,更为严重的是,骁勇善战,熟习地情的“董字三营”,反过来却成了对付回民军的强劲敌手.董部打仗十分卖力,并在进攻吴忠堡的战斗中,他带伤坚持不下火线.董在肉搏战中,虽然右肘被枪子洞穿,仍然指挥若定.逐渐取得左宗棠信任,成为陕甘回军的一大克星和死敌.12月,马化龙领导的金积堡回民反清斗争最终失败了,董福祥由五品军功“超授都司”、赏戴花翎、加副将衔.“董字三营”成为清军的主力部队.
光绪二年(1875),为了斩断英、俄帝国主义势力和阿古柏侵略者伸向新疆的魔爪,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指挥大军西征.“董字三营”充当老湘军的先锋部队.董福祥在整个西征战斗中,“战无坚阵,攻无完城,和阗之复,专军攻取,厥功尤伟”,“由是董军名震西域”.四年后(1878年)一月,正式宣告结束阿古柏在新疆长达十三年的反动统治,粉碎了英、俄帝国主义妄图分裂我国领土的阴谋.董福祥从此在新疆渡过长达十六年的守卫国门的戍边生涯,成为西陲国门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为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做出了贡献.
光绪二十年(1894),清廷为慈禧太后大办六旬庆典,光绪皇帝颁谕旨,钦点各省文武大员41人进京,作为全国军地的代表参加贺寿大典活动,董福祥赫然荣列其中.就在这期间,甘肃爆发了“河湟事变”,西北回民大有再燃反清烈火之势.清廷任命董以喀什噶尔提督身份督办甘肃军务.董福祥于二十一年(1895)9月离京开赴甘肃,采用“以回制回”和“以抚为主,剿抚兼施”的策略,旬月之间河州地区反清运动就被迅速讨平.因此,清廷加封他太子少保衔,并赏赐骑都尉世职.董福祥逐渐成为“两宫”信赖而权倾一时的朝廷重臣和柱石.
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中国处于被列国瓜分、民族危亡的关头,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革命运动.董福祥军队本来对义和团的正义斗争很同情,有些士兵也参加了义和团.董福祥以“不能杀老百姓苦娃娃”作为理由,拒绝执行屠杀义和团的命令,与义和团相配合,在廊房共同阻击西摩尔带领的八国联军,此战“为庚子之役第一恶战”;甘军还大胆地杀死日本大使馆书记官杉山彬;更有甚者,竟与团民结为“兄弟”,合作围攻东交民巷的外国大使馆.但是,八国联军打败了中国的军队,于8月13日攻至北京城下.在这种非常时刻,京城内各地勤王之师“约六七万人,皆已散灭无踪”,唯董福祥率甘军和部分义和团舍命与外国侵略军顽强血战.“在北京失陷前的一分钟,董福祥的甘军还在东直门、朝阳门一带与联军肉搏,”直到京城完全失守后,甘军才撤出北京.接着董福祥充当随扈大臣,率领甘军并节制满、汉各军,保护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西狩”直至西安.“两宫”于10月26日抵达西安,此时陪都防守和行宫的禁卫任务完全由董福祥的甘军负责.与此同时,庆亲王奕匡和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同为全权大臣,正在北京和侵略军进行议和谈判,而董福祥则成为中外争论的交点人物和谈判中最棘手的问题:德国带头照会各国,主张先惩凶,后议和.洋人们认为“董福祥最为首要”,并被视为“祸首”,必须严加惩办.清廷没有办法,将董革职.1903年,董福祥归养于灵州金积堡“董府”.1908年,董福祥带着满腔对家国天下事的惆怅和愧疚茫然离开了人世,享年七十岁.
董福祥一生大起大落、经历丰富:既有与清末西北回民起义者联手抗击清军的特殊经历;也有降清后参与镇压回民起义的罪过;既有抗击阿古柏入侵,收复新疆失地,驻防新疆戍边近20年的历史功绩;更有1900年在北京抗击八国联军入侵,誓死保卫京城的历史壮举.但他的结局却是一个悲剧,他是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的最终,“以抗击外敌入侵”的罪名而成为中外联合绞杀的“牺牲品”.

董福祥,固原人氏,喜秦腔。同治元年,不甘污吏渔民,揭竿而起。民争附之,骤聚十万众。每列阵前,军必齐吼秦腔,声若雷动,士气因之大振。后,遭构陷,入左宗棠手,五花大绑,押至中军帐,尚昂首挺胸,其势凛凛然不可犯。
幕僚或曰杀之,或曰活之,莫衷一是。实则,左知董桀骜不驯,杀意已决。
刀斧手裸其衣衫,散其发辫。董虬髯倒竖,目怒裂眦,精气不败,睥睨清军万千将士如草芥。临刑,以为《锁五龙》差强舒...

全部展开

董福祥,固原人氏,喜秦腔。同治元年,不甘污吏渔民,揭竿而起。民争附之,骤聚十万众。每列阵前,军必齐吼秦腔,声若雷动,士气因之大振。后,遭构陷,入左宗棠手,五花大绑,押至中军帐,尚昂首挺胸,其势凛凛然不可犯。
幕僚或曰杀之,或曰活之,莫衷一是。实则,左知董桀骜不驯,杀意已决。
刀斧手裸其衣衫,散其发辫。董虬髯倒竖,目怒裂眦,精气不败,睥睨清军万千将士如草芥。临刑,以为《锁五龙》差强舒胸中块垒,遂歌戏文。http://www.cchere.com/article/91413
操刀者面有惧色,莫敢仰视。待至“雄信本是奇男子”句,左亦为之震,急离座降阶,亲为松绑。赐酒,言:“特为将军压惊耳。”遂为其用。
董以战功累升提督、尚书衔,钦点率兵拱卫首善之地。庚子,董痛击八国联军,夷卒咸知擅歌剧之董将军乃奇人,争避其锋。及京陷落,敌酋索董首级。光绪帝传旨于洋人:“董区区戏子,寄其首于项上可也。”逆夷弗许。西后终削董职。
归籍,不事农商,专意收名角,自养戏班,以秦腔自娱,终老未易其好。
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清政府派左宗棠镇压,董福祥当时是一支义军的头领,董福祥在镇靖堡投降,左宗棠怕他日后难以约束,还是要杀他。解了衣服,松了发辫,临刑之际,董福祥高声唱起秦腔来。唱的是《锁五龙》,待唱到“雄信本是奇男子”一句时,一阵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雄神态,叫左宗棠大为赞叹,松绑赐酒,并说,“我为单将军压惊。”收董福祥为副将,后董随左征战西北,屡立战功。董活命做官,缘于秦腔。

收起

无语,历史真相被歪曲到如此地步!
查“同治回乱”

提起西北大开发,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是一位引人瞩目的人物。他历经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作为朝廷命臣,他镇压过太平天国和回民起义,曾在历史上铸成大错。但他抵御外侮,反抗列强,倡导洋务,开发西北,对促进中国近代化又建有不朽的功勋。这里介绍的是他在西北的一段经历。 清光绪元年(1875年),朝廷内外酝酿着一场收复新疆的战争。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针对沙俄的侵略野心,倡言进军新疆,光复失地...

全部展开

提起西北大开发,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是一位引人瞩目的人物。他历经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作为朝廷命臣,他镇压过太平天国和回民起义,曾在历史上铸成大错。但他抵御外侮,反抗列强,倡导洋务,开发西北,对促进中国近代化又建有不朽的功勋。这里介绍的是他在西北的一段经历。 清光绪元年(1875年),朝廷内外酝酿着一场收复新疆的战争。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针对沙俄的侵略野心,倡言进军新疆,光复失地。在曾国藩等大臣的推荐下,64岁的左宗棠受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他指挥4万余清兵向新疆进发。几名壮士抬着一口空棺材跟随在他的乘舆后面,以示不获胜利决不生还的决心。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一举摧毁了由英国殖民主义豢养的阿古柏伪政权。战场上的胜利,有力配合了清廷驻英法公使曾纪泽的外交斗争,终使伊犁于光绪七年(1881年)从沙俄盘踞下回到祖国怀抱。 此后,左宗棠接连5次奏请朝廷在新疆建立行省。他认为,这是"为新疆画长治久安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光绪十年(1885年),清廷在新疆建立行省,省会设于迪化(今乌鲁木齐),刘锦棠为新疆首任巡抚。此举终于解决了自道光以来争议了40年的新疆建省问题。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