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教案和习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1:48:01
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教案和习题

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教案和习题
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案
全册教案和习题

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教案和习题
四年级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三课:第一课:生活需要消费.第二课:不同的购物场所.第三课:做聪明的消费者.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初步懂得讲文明、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重难点:
1、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使学生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四、教学措施:
1、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2、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3、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安排9课时.
四年级第一课 《生活需要消费》
教学内容:教材第4——11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生活需要消费,了解最基本的消费知识.
使学生知道生活与消费、消费与收入、收入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知道家庭消费依靠父母的劳动收入来维持,要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费知识,知道生活、消费、收入、劳动间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勤俭节约等好品质.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准备家庭照片.
2、准备自己及家庭的消费统计表(一周及一学期).
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调查家庭收入、体验劳动感受
活动一:调查家庭收入
导入.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第一段文字,对消费作简单介绍.
识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家庭的照片,介绍自己家庭情况,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认识到我们家庭中的生活用品,是靠爸爸妈妈的辛勤劳动收入购买的,引起学生探究爸爸妈妈收入问题的兴趣.
问题探究.教师针对学生对学生采访爸爸妈妈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出采访计划,去采访爸爸妈妈.
交流.交流学生采访情况,鼓励学生充分的交流,说清楚爸爸妈妈的职业及工作情况,然后填写家庭收入表.
深化认识.老师组织学生在讨论中认识爸爸妈妈的工作,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他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辛勤的工作,靠他们的劳动为家庭提供了收入,激发学生对爸爸妈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从而自觉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活动二:体验劳动
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劳动体验”的要求及开展活动的“小提示”,明确“劳动体验”的有关要求及注意问题.
提示学生采取收集、整理废旧报纸、纸箱、酒瓶等,然后自己找收购点去卖掉.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收入,如:给人做零工等.
总结.总结这次劳动活动的收获.指导学生认识到,收入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最后填写“我想说的话”,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课时:我家的消费
活动一:我的消费
搜集资料.课前搜集“我的消费”的有关票据,并填写好一周支出统计和一学期支出统计表.
课堂交流.根据课前填写的统计表,看看自己的消费情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消费情况,认识自己的消费是否适合家庭的收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学生制作.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家庭日常消费记录卡”布置学生进行记录.
活动二:我家的消费
提供出:课前搜集的“家庭一周日常消费记录卡”,了解家庭日常消费情况及家庭月支出情况,搜集家庭有关衣食住行支出的票据.
讨论:家庭消费有哪些方面?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填写“家庭月支出调查表”,通过讨论了解家庭消费有许多方面,如:买电脑、买书、旅游、看医生等.
说说你家还有那些消费?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消费情况充分说一说,对自己家庭的消费情况作进一步了解.
对于“自己有结余的钱,会做什么?”这个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不能乱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有意义的事情等.
四年级第二课 《不同的购物场所》
教学内容:教材第12——2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几种购物场所及特点.
2.通过探究超市的秘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尊重他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几种购物场所及特点,培养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调查、统计有关购物场所的人数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实际到购物场所购物,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准备有关的课件.
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超市探秘的准备
发现问题.让学生汇报交流课下调查、统计的不同商业场所购物人数的情况,再根据绘制的统计图,很容易发现许多人喜欢到超市里买东西.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许多人喜欢到超市里买东西呢?
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调查统计情况,就人们大多喜欢到超市里买东西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引导探究.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共同提出几种假设,再根据个人意见分组进行研究.
制定探究计划.分小组根据各组的调查目的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访问的时间、地点、对象、方式和内容等.
做好准备.根据制定的计划,做好研究准备,如:记录本等.
第二课时:超市探秘
学生分组去超市探秘.各小组去超市时,要在家长或老师陪同下开展探秘活动,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各小组在超市进行调查、访问.指导学生要注意观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先共同解决,对于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向超市里的工作人员询问解决,获得他们的帮助.要求学生采访中注意文明礼貌.
对自己观察或采访的内容及时进行记录.
各小组对超市探秘后获得的数据等进行整理,以供课上交流.
第三课时:超市探秘总结
各小组根据去超市调查、采访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讨论,验证自己先前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
小组内分工,将讨论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自己提出假设的验证情况进行重点分析,知道那些假设正确,那些假设错误等.
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汇报调查、采访的基本情况,获得的有关信息及对自己小组提出假设的验证情况等.
总结整理,发现新的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发想的性问题,再制定调查、采访计划,供同学们可下去调查验证.
四年级第三课 《做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内容:教材22——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购物的基本常识,学会比较商品的价格以及真假伪劣等.
2.了解消费者的权益,增强学生的消费保护意识.
3.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的购物常识,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意识.
2.培养学生做文明消费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参加一次购物活动,了解基本购物知识.
2.准备部分购物场所的课件、图片等.
3.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内容.
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我和妈妈去购物
活动一:
1.课前活动:课前安排学生去商店进行一次购物活动,收集购物的基本知识,获得购物的基本常识.
2.自学教材:让学生自学,在学生明白每幅图意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购物知识.
3.组织交流:回忆自己在实际购物时是怎样做的,结合自学的知识,说说自己的做法那些是对的,那些需要改正.
4.归纳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带领学生归纳总结出基本的购物常识.如:买食品时要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随季节变化购买降价物品,物品的包装不同,价钱也会不同等.

第二课时:我是聪明消费者
1.组织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去商店买东西时,应注意什么?如:买便宜好用的商品、比较商品的价格、注意文明礼貌等方面.
2.整理教室,分组.准备表演:模拟购物.
3.模拟表演:分别找几组同学进行模拟表演去商店怎样买东西.老师可指导学生:在购物时,不要忘了向售货员索要发票,如果发现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时,要及时找商店的有关人员进行调换,并出示购物发票.
4.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学解决“如果商店不同意调换怎么办?”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你或你家购买的商品,是否给或你家造成损害”,“你们都是怎样处理的”.
5.教师介绍:教师根据课前收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有关内容及消费者理赔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明白消费者应该享有哪些权益,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消费三元钱
1.课前准备:安排学生在自己的零花钱中,取出3元钱供活动用.
2.组织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去花这3元钱,重点解决在学生消费这3元钱时,看看谁是最聪明的消费者.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消费3元钱:组织学生去商店消费,提示学生:要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还要注意比较物品的价格、质量等.
4.交流心得:组织学生把在消费3元钱的过程中的收获填写在课本提供的“我的收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