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忧 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1:53:35
黄河之忧 有哪些

黄河之忧 有哪些
黄河之忧 有哪些

黄河之忧 有哪些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3.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①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级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
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
③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④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
⑤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
⑥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悬河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 ,全靠大堤约束,它因而被称为“悬河”.那么黄河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成为“悬河”的呢?
蒙古巴彦淖尔盟西南部的磴口县,在这里,黄河河道比县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则天)、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灭殷以后,就把传国之宝九鼎迁到洛阳,有定都洛阳之意.武王死,当时辅助成王的周、召二公,大规模地营造洛邑,分别建立王城和成周城两座.在涧水东、水西间的为王城,即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在水东,即今白马寺附近的为成周城.周平王迁都住在王城,周敬王又迁都成周城.东汉刘秀称帝后,建都洛阳.
汉魏时的洛阳城是在成周城遗址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史载洛阳城“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因此,也被称为“九六城”.
早在五六千年前,洛阳西50里处就有“仰韶文化”,可见当时的母系氏族公社制相当发达.由此为发端,愈发辉煌.

地上河,沙多,断流,冬凌

地上河,沙多,断流,冬凌

上游用水紧张;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断流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 ,全靠大堤约束,因而它又被称为“悬河”。回复

1、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凌汛;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地上河;凌汛;断流;水污染
2、最严重就是水土流失;
还有气候造成的断流——黄河是沿途农业产区的主要灌溉河流
洪水——近些年已经基本不再出现,地上河啊,出现就不得了
3、黄河我们把它比作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黄河的过去给我们留下的灾难,过去常说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给下游的人民造...

全部展开

1、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凌汛;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地上河;凌汛;断流;水污染
2、最严重就是水土流失;
还有气候造成的断流——黄河是沿途农业产区的主要灌溉河流
洪水——近些年已经基本不再出现,地上河啊,出现就不得了
3、黄河我们把它比作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黄河的过去给我们留下的灾难,过去常说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给下游的人民造成了无数的灾难,解放后,政府把黄河治理当成了头等大事,彻底避免了黄河决口的事情发生,但现在黄河还面临诸多问题
(1)、黄河的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黄河污染成了黄河主要问题之一,看看黄河水质的变化就可以知道。
(2)、黄河干旱:过去黄河的水量比较充沛,我们常说的年径流量达到480亿立方米,而现在水量在减少,多数年份也仅有过去的一般多点,对于沿黄河流域的灌溉、生活、生产都不能完全满足。
(3)、泥沙,虽然近多年来水量减少了,但水量减少的量要大于沙子减少量,黄河泥沙治理也是大事,不然黄河河床的不断淤积,也会给下游两岸造成灾害
(4)、黄河的水资源管理,在水资源逐渐减少的今天,政府应做好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再不能乱踩了,否则会造成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极度不平衡
4、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①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级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
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
③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④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
⑤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
⑥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悬河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 ,全靠大堤约束,它因而被称为“悬河”。那么黄河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成为“悬河”的呢?
蒙古巴彦淖尔盟西南部的磴口县,在这里, 黄河河道比县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则天)、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灭殷以后,就把传国之宝九鼎迁到洛阳,有定都洛阳之意。武王死,当时辅助成王的周、召二公,大规模地营造洛邑,分别建立王城和成周城两座。在涧水东、水西间的为王城,即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在水东,即今白马寺附近的为成周城。周平王迁都住在王城,周敬王又迁都成周城。东汉刘秀称帝后,建都洛阳。
汉魏时的洛阳城是在成周城遗址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史载洛阳城“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因此,也被称为“九六城”。
早在五六千年前,洛阳西50里处就有“仰韶文化”,可见当时的母系氏族公社制相当发达。由此为发端,愈发辉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