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纳兰性德的文章写他的词的赏析,文字优美,语言流畅800——10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1:53:11
写纳兰性德的文章写他的词的赏析,文字优美,语言流畅800——1000字左右

写纳兰性德的文章写他的词的赏析,文字优美,语言流畅800——1000字左右
写纳兰性德的文章
写他的词的赏析,文字优美,语言流畅
800——1000字左右

写纳兰性德的文章写他的词的赏析,文字优美,语言流畅800——1000字左右
初识纳兰性德,是在我上高中那阶段,读罢纳兰性德一首回忆的词《浣溪纱》,便对这位用情专一的男子仰慕起来,加之高中语文老师刘邦赵先生又赞其风流倜傥,才情过人,就对他开始了像信仰一般追寻. “沉思往事立残阳”,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样的情语竟然能点破人心,心情有偏差的时候,几乎被勾下泪来了.“背灯和月就花阴,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一瞥就看见他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寻找,追忆,落寞,遗憾,悲凉……怪不得陈奕迅的《十年》能如此打动不同的人哪,只是都有这般相似的经历.记得苏联诗人说过“二月,足够用墨水来痛苦.”那么十年光阴,连心都长上了苔藓,足够用来怀念的了.他也写送别词,勾勒的画面寒意沉沉,使人心意飘摇,心绪黯然,不过末尾他会有句温暖宽慰之语,总算能让人含泪微笑一下下.纳兰性德的词中多次浮现“谢娘”的身影,令我对其迷恋爱慕之中充斥了一股嫉妒,这样一位才子竟然独具烟花般的寂寞,任凭年华在指间飞落也心系谢娘不为她动,怜之,妒之.不过,他的边塞词能写出将士们磊落的男儿风,又精道地抒发自己的故园之思,真算异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他,思念家乡之情可解,可他也并非愿意回京城受皇帝的呼喝吧,一个贵胄竟然感觉无处可归,在他人看来纳兰性德是自寻烦恼,认定是他的文气、才气清高所致,我却以为是一才子在艺术性地发牢骚罢了.人们提及他——纳兰容若,便觉是一阙绝妙好词.唇齿间流转起来芳香馥郁,一个男人也能惊艳于清王朝三百年喔!他短暂的人生用这句话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一生恰如三月花.
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星影坠】 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一句无限风光惊绝.人尚留在“星影摇摇欲坠”的壮美凄清中未及回神,“归梦隔狼河”的现实残酷已逼近眼前.帐外响彻的白狼河的涛声将人本就难圆的乡梦击得粉碎. 奇怪的是,这阕被王国维许之为豪壮的《如梦令》让我最先联想起的并非“黄昏饮马傍郊河”的箫壮,而是李易安“绿肥红瘦”的清廖.也许容若本身透露的意象就是如此. 人沉醉,却非全醉.尘世中总有着夜阑独醒的人,带着断崖独坐的寂寥.就算塞外风光奇绝,扈从圣驾的风光,也抵不了心底对故园的翼盼. 诺瓦利斯说,诗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容若这阕词是再贴切不过的注解.其实不止是容若,离乡之绪,故园之思简直是古代文人一种思维定势,脑袋里面的主旋律.切肤痛楚让文人骚客们整出这样了“生离死别”这样震撼人心的词. 那时候的人还太弱小,缺乏驰骋的能力,因此离别是重大的.一路上关山隔阻,离自己的温暖小屋越来越远,一路上昼行夜停风餐露宿,前途却茫茫无尽,不晓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随时被不可预期的困难和危险击倒.在种种焦虑和不安中意识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斯渺小.这种惶惑不是现在坐着飞机和火车,就可以满世界溜达的人想象的.归梦隔狼河,却被河声搅碎的痛苦,在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值一提.何必做梦呢,直接视频或者电话就好了,多少话也说得尽,不必可怜巴巴寄望于梦中还家. 今人已经习惯把自己的世界掌握在可以掌握的范围之内,既明哲保身又胜券在握,何乐不为?当一座都市大的可以容纳成千上万人,而你又来去自如时,故乡的概念也被虚化.只要你愿意,可以和某人老死不相往来;或者转身把自己投入人海,今天在南半球,明天就出现在北半球.故乡的血液在现代人身上流失殆尽. 像听一场古老的戏曲,看一场皮影戏,读古人留下的诗词常浮起这样的心意.那里没有石头森林钢筋铁塔,没有无休止的工作和无法派遣的压力.桃李芳菲的场景下是人在其间踏歌漫行,时光漫漫,足可用来浪费.他们即使有哀痛,依然似不识人世愁苦的稚子. 读到这阕词的时候会有一点落寞,静静地滴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