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是人人都可参加的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20:37:19
科举考试是人人都可参加的吗?

科举考试是人人都可参加的吗?
科举考试是人人都可参加的吗?

科举考试是人人都可参加的吗?
5、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和辟举制,大小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命,选士既不须州郡的荐举,也不经中正的评定,而是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甄别选用.这便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6、唐代继承并大大发展了隋代创置的科举制度.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是皇帝临时诏令设置的科目.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应试者以明经和进士二科最多,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当时人所重视.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一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并送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的通称举人.考试合格的,州县长官要设酒招待,叫“鹿鸣宴”.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也叫礼部试,因礼部试在春季举行,所以又叫“春闱(wéi)”,闱是考场的意思.参加进士科考试,被称为“举进士”,凡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习惯就称为进士.举人、进士、秀才在唐代几乎是同一个含义,与明清时的意义不同.常科考试及第以前的士人,身份是平民,称“白身”、“白衣”、“布衣”等.科举考试合格叫“及第”、“擢第”、“等第”、“登科”.进士第一名称“状元”或“状头”.科举及第以后,就叫有了出身,也就是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新进士要在曲江亭子聚会游宴,叫做“曲江会”,又叫“探花宴”.游宴后,要在慈恩塔下题名,称作“题名会”.孟郊有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常科及第后,还须再经吏部考试,叫做“释褐(hè)试”,又叫“关试”,考试合格,才能授官.凡通过吏部考试的,均发给授官凭信,称为“告身”.
从武则天开始,又有武举之设,由兵部考试.
宋代对科举制度作了不少重要的改革.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称状元.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称省试,殿试带有复杂的性质.宋代在正科之外,还设立恩科.连续考十五场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办法,赐予本科出身.
7、辽代的科举制,专为汉人而设.考试分乡试、府试、省试、殿试几种.
8、元代科举考试,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开,重经义而轻诗赋.
9、明清是科举制度极盛的时期,也是走向衰亡的时期.明清科举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校和科举更紧密地结合,科举必由学校,进学校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清学校有两种:国学和府、州、县学.国学是中央一级的学校,府、州、县学是地方学校.国学初名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贡生是由府、州、县学的生员中选贡的,意思是把人才贡献给皇帝.清代的贡生有六种:岁贡、恩贡、优贡、拔贡、副贡、例贡.前五种算是正途出身,总称五贡.府、州、县、卫设立的学校,一般称为郡县学,也称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别称庠生、秀才、博士弟子员,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明清正式的科举考试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又称大比,因考试期间定在秋季,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会试在乡试后一年举行,考中的称贡生,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同年举行,应试者为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录取分为三甲: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为鼎甲之首,别称鼎元;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都称传胪.进士榜都用黄纸书写,所以叫做黄甲,一般也称为金榜,中进士称为金榜题名.明清的乡试和会试,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要求代圣人立言,结构要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这种文体称为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股文形式死板,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进士、监生、举人,可以按不同情况授予一定的官职.秀才不能授官,但是可以被聘为长官的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