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哪篇文章里的?要全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8:25:30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哪篇文章里的?要全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哪篇文章里的?
要全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哪篇文章里的?要全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虞舜本来在历山耕田,而被尧起用,成为天子.傅说本来在傅岩替人筑墙,而被殷高宗举用为相.胶鬲本来在贩卖鱼盐,受到周文王的荐举,作了纣王的大臣.管夷吾囚禁在监狱里,得到鲍叔牙的推荐,被齐桓公举用为相.孙叔敖壁祸在海滨,被楚庄王举用为相.百里奚身为奴隶,被秦穆公赎回来作大夫.所以,上天要降下重大责任给这个人的时候,必定先困苦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使他的身体肌肤因饥饿而瘦弱,使他身家穷困贫乏,在他做事的时候,又使他所作所为受到阻挠:以上那些遭遇,都是用来激励他的心志,坚忍他的性情,增加他本来所欠缺的能力.
  人往往犯了过错,然后才晓得改过.因内心常感受到重大的困难,思虑受到阻塞,不能顺畅,然后才能奋发振作.因人家的不满表现在脸色上,发出声音或说出话来劝诫他,然后才能明白通晓.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政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的威胁和外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招致灭亡.由此可知,人在忧患中常能发愤图强,求得生存;沉溺於安乐,反而会招致毁灭.」
  点评: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短文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