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名人轶事,风土人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0:43:31
陕西的名人轶事,风土人情,

陕西的名人轶事,风土人情,
陕西的名人轶事,风土人情,

陕西的名人轶事,风土人情,
陕西,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是中国的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因在陕州(现为河南省陕县)以西,故称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陕西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陕西风俗:
  大陕西风俗习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 以下是详细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 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边拨边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馍、熬汤、掰馍和煮馍.肉要煮得又酥又烂.馍要烙得又硬又黄,还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烂.汤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馍要掰得越碎越匀越好,然后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在炒瓢内旺火爆煮. 由于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馍为煮馍和小炒.加汤的多少不同,分为干泡(汤少)和水围城(汤多),吃得自有分寸.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泡馍馆,便选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 五、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六、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七、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八、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九、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开“老碗会”,贿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十、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陕西地名历史由来:
  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召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周公管辖.
  秦:陕西省的简称,因陕西在战国时期为秦国地而得名.
  三秦:秦朝灭亡后,项羽把泰国之地分封给三个降将.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都废丘(今兴平市内);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都栋阳(今临撞县北);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今陕北地区),都高奴(今延安市东北).故陕西又称“三秦”.
  关中:因位居众关之中而得名.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曰;“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
  西安:元代时称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朝廷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是“西安”这一名称首次在历史上的出现.
  临潼:因县城东有临水、西有潼水而得名.
  华阴:因在华山的北面,山北为阴,故名.
  韩城:是东周春秋时韩国故地.因市西有韩原,周代为韩侯国,有古韩城,故名.
  咸阳:据《元和郡县志》解释;山南曰阳,水北也称阳,而咸阳正是地处九骢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兴平:西周时称犬丘,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这里驻扎了兴平军,因以县名.
  礼泉:秦为谷口邑,汉为谷口县.据《太平寰宇记》载;在今县东三十里处,汉宣帝时建置了一座宫殿,在宫殿旁边有一股泉水涌出,其味如醴,因此称醴泉宫.隋时又因宫名县.解放后,因醴字生僻,改名礼泉.
  乾县;据《雍大记》解释,乾州因其地位于长安西北隅,西北为乾,故名乾州.即今乾县的来历.
  彬县:古为豳地,取名于“公刘居豳”.豳为山名.唐代因豳、幽二字易混,改豳为邠.解放后,国务院又改邠为彬,遂为彬县.
  扶风:汉置美阳县,属右扶风.“扶风”为官名,意为辅助京师,推行风化.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扶风县,以汉朝的官名作了县名.
  凤翔:先秦时为秦都.周人有祖先原居彬县一带,后迁居于今歧山、凤翔一带.传说很多凤凰飞至岐山顶上栖居,被看作是周要兴盛的预兆.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名为凤翔县.
  岐山:汉代属雍、美阳两县地.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名歧山县.据《说文解字》解释:“歧,周太王所封,字或作岐,因此以名之也.”
  宝鸡:秦代困县境有陈仓山,设陈仓县.《旧唐书》载:“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陈仓为宝鸡,以昔有陈仓山宝鸡鸣之瑞,故名之.”
  长安:原为秦代乡名,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定都于此,置长安县,为京兆尹治.现长安县实为古时长安的南郊.
  户县:西汉时置鄠县.《史记,夏本纪》注释:“鄠县本夏之扈国也.”解放后,雩简化为户,称户县.
  周至:《长安志》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之.”1949年后,改盩厔县为周至县.
  蓝田:秦献公六年(公元379年)置县.《三秦记》曰:“县出美玉,故名.”
  丹凤:因境内有丹江和凤冠山,故名.
  三原:据《长安志》载:“以其地南有丰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是为三原.”
  耀县:原名耀州.《陕西通志》载:州东十五里有鉴山,年丰山中有光耀如鉴,州以是名.”1913年(民国二年)废州改县,成为耀县.
  黄陵:因城北桥山有轩辕黄帝陵墓而得名.
  延安:北魏时,置沃野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另设肤施县及延安郡治.1932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撤销肤施县,改为延安县.
  宜川:原名义川,因义川河而得名.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太宗赵光义名讳,改称宜川.
  米脂:因境内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如脂”而得名.
  榆林:明初于榆林庄修筑榆林堡,故名.另一说法,城池靠近榆林河,北有榆林山,多植榆树,故名.
  横山;因横山山脉绵亘县境,宋代又曾于此修筑横山寨而得名.
  佳县:原名葭县.《关中胜迹图志》载:“以州临葭芦川也”,“岸多葭芦(古代苇子初生叫葭,没出穗的叫芦,长成后叫苇),故名.1964年,因葭字生僻难认,改为佳县.
  神木:据《关中胜迹图》载:“县西十五里杨家城内有神松三株,枝柯相连,故曰神木.”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称神木县.
  府谷:因县内有一条谷而得名.
  留坝:因境内紫柏山相传为西汉时张良辟谷(绝食五谷,静居服病,行气修身)之所,张良被封为留侯,故把这里的平坝叫留坝.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设留坝厅.1913年改为留坝县.
  汉中:战国时期,楚国据有汉水中游,设郡,名汉中.另据《汉中府志》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
  勉县:原名沔县.因汉水至此为沔水,故名.1964年因沔字生僻难认,改为勉县.
  陕西名人:
  黄帝起源于姬水,炎帝在宝鸡一带
  (颛顼,黄帝之孙;帝喾,黄帝的曾孙;禹是黄帝的玄孙);
  周武王、文王---周建都于镐京(今西安);
  褒姒----历史上第一个美女;
  (秦都咸阳)
  白 起 战国后期军事家.又称公孙起.眉(今陕西眉县东)人;
  蒙恬 秦大将;
  (西汉都西安)
  苏武 西汉义士;
  班彪、班固、班超、班昭--西汉大将之家;
  张骞 西汉外交家;
  霍去病 西汉大将;
  孙思邈,药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寇 准 北宋政治家.华州下(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窦 融、窦 固 东汉初大臣.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
  司马迁 历史学家,陕西韩城人
  (唐都西安)
  李靖 唐初军事家.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
  郭子仪 唐代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
  阎立本 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
  王昌龄 唐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韦应物 唐著名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白居易 唐著名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白行简 唐著名诗人,华州下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居易之弟;
  杜 牧 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颜真卿 唐著名书法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王 竣 陕西蒲城人 国民党陆军中将 1941年与日军作战殉职
  梁希贤 陕西铜川人 国民党陆军少将 1941年与日军作战殉职
  庞泰峰 陕西西安人 国民党陆军少将 1937年与日军作战负伤自杀
  吴国樟 陕西延安人 国民党陆军少将 1937年与日军在浙江湖州
  激战三日,作战殉职
  张少舫 陕西咸阳人 国民党陆军少将 1943年在山东与日军作战
  多处负伤,殉职
  柳青 现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创业史》等;
  雷抒雁 陕西泾阳县.当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小草在歌唱〉等;
  贾平凹 陕西丹凤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
  《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浮躁》《废都》等;
  路遥 陕西清涧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陈忠实 西安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白鹿塬〉等;
  李自成 米脂人
  王嘉胤 陕北人
  张献忠 陕北人
  吕布 陕北绥德人
  貂蝉 陕北米脂人
  张艺谋 陕西西安人.中国当代著名电影人.主要代表作有〈一个和八个〉
  〈红高粱〉〈英雄〉〈活着〉〈老井〉〈秋菊打官司〉
  〈一个都不能少〉等;
  顾长卫 导演《孔雀》
  黄建新 陕西西安.中国当代著名电影导演.主要代表作有
  《错位》《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站直喽,别趴下》
  《红灯停,绿灯行》《谁说我不在乎》《说出你的秘密》等;
  赵季平 生于甘肃平凉.后西安人.当代著名电影音乐家,与张艺谋多次合作;
  刘文西 籍贯浙江,后西安人.当代著名画家;
  李若冰 陕西泾阳人.当代著名画家;
  郭达 当代著名演员;
  李琦 当代著名演员;
  张延 当代演员
  苗圃 当代演员
  郑均、张楚、许巍 中国当代摇滚乐坛中坚力量;
  张朝阳 陕西省西安市,毕业于西安中学.搜狐老大.
  荣海 陕西西安,海星集团老大
  吴一坚 陕西西安,1960年12月吴一坚生于西安,曾在解放军东海舰队服役,先后就读于西安理工大学及华中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硕士、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