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军有8个军,各军军长和总司令和党代表是谁?1924年9月3日 北伐宣言1924年北伐军总8军 10万人1军 军长 蒋介石,4军 军长 李济深 ,7军 李宗仁,8军 唐生智9月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当日,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1:23:34
北伐军有8个军,各军军长和总司令和党代表是谁?1924年9月3日 北伐宣言1924年北伐军总8军 10万人1军 军长 蒋介石,4军 军长 李济深 ,7军 李宗仁,8军 唐生智9月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当日,孙

北伐军有8个军,各军军长和总司令和党代表是谁?1924年9月3日 北伐宣言1924年北伐军总8军 10万人1军 军长 蒋介石,4军 军长 李济深 ,7军 李宗仁,8军 唐生智9月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当日,孙
北伐军有8个军,各军军长和总司令和党代表是谁?
1924年9月3日 北伐宣言
1924年北伐军总8军 10万人
1军 军长 蒋介石,4军 军长 李济深 ,7军 李宗仁,8军 唐生智
9月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当日,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开筹备北
伐会议,决定湘、赣、豫军全部参加北伐,滇粤 军抽调一部随行;迁大本营于 韶关,广州设留守府,任胡汉民为代大元帅兼广东省长;以谭延恺为北伐军总司令.

北伐军有8个军,各军军长和总司令和党代表是谁?1924年9月3日 北伐宣言1924年北伐军总8军 10万人1军 军长 蒋介石,4军 军长 李济深 ,7军 李宗仁,8军 唐生智9月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当日,孙
1924年9月14日 北伐军 叫 建国军,9月22日,孙中山下令北伐各军改称建国军:
湘军为建国湘军,谭延恺任总司令;
滇军改称建国滇军,杨希闵任总司令;
粤军为建国粤军,许崇智任总司令;
豫军改称建国豫军,樊钟秀任总司令
1925年8月 北伐军 有 5军
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介石;「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国民革命,部队改篇为第八军.
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
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
(一军)何应钦/缪斌;
(二军)谭延闿/李富春;副军长鲁涤平
(三军)朱培德/朱克靖;
(四军)李济深/廖乾五;副军长陈可钰
(五军)李福林/李朗如;
(六军)程潜/林伯渠;
(七军)李宗仁/黄绍竑;
(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这谁知道呀.

不知道还来乱答问题
反正里面没咱俩人!~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总参谋长李济深(留守广州),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 党代表缪斌。
第二军军长谭延, 副军长鲁涤平,党代表李富春。
第三军军长朱培德, 党代表朱克靖。
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党代表廖乾吾。
第五军军长李福林, 党代表李朗如。
第六军军长程潜, 党代表...

全部展开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总参谋长李济深(留守广州),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 党代表缪斌。
第二军军长谭延, 副军长鲁涤平,党代表李富春。
第三军军长朱培德, 党代表朱克靖。
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党代表廖乾吾。
第五军军长李福林, 党代表李朗如。
第六军军长程潜, 党代表林伯渠。
第七军军长李宗仁, 党代表黄绍。
第八军军长唐生智, 党代表刘文岛。

收起

1924年9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召开第七次会议,孙中山、伍朝枢、翟
秋白、鲍罗廷出席,议决:发表北 伐宣言,及大本营移驻韶关宣言,以“反对
帝国主义”、“反对北方军阀”为号召,进行北伐,联合卢永祥、张作霖“共抗
直 系”。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当日,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开筹备北
伐会议,决定湘、赣、豫军全部参加北伐,滇粤 军抽调一部随行;迁大本营...

全部展开

1924年9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召开第七次会议,孙中山、伍朝枢、翟
秋白、鲍罗廷出席,议决:发表北 伐宣言,及大本营移驻韶关宣言,以“反对
帝国主义”、“反对北方军阀”为号召,进行北伐,联合卢永祥、张作霖“共抗
直 系”。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当日,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开筹备北
伐会议,决定湘、赣、豫军全部参加北伐,滇粤 军抽调一部随行;迁大本营于
韶关,广州设留守府,任胡汉民为代大元帅兼广东省长;以谭延恺为北伐军总司
令。
9月18日,中国国民党发表《北伐宣言》。宣言申明,北伐的目的,不仅在
于消灭曹(锟)、吴(佩孚),而且更 在于推翻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20日,
北伐军在韶关誓师北伐。22日,孙中山下令北伐各军改称建国军:湘军为建国
湘军,谭延恺任总司令;滇军改称建国滇军,杨希闵任总司令;粤军为建国粤
子,许崇智任总司令;豫军改称建国豫军,樊钟 秀任总司令。

收起

蒋介石以校长之名出任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副校长李济深任总参谋长,教育长邓演达任总政治部主任,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等为各军军长,他们在北伐中起到了应有的历史作用。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熊雄、聂荣臻、萧楚女等在政治军事方面起到了重要骨干作用。...

全部展开

蒋介石以校长之名出任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副校长李济深任总参谋长,教育长邓演达任总政治部主任,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等为各军军长,他们在北伐中起到了应有的历史作用。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熊雄、聂荣臻、萧楚女等在政治军事方面起到了重要骨干作用。

收起

广州誓师北伐的8个军领导人名单如下: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副党代表缪斌;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副党代表李富春;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副党代表朱克靖;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副党代表廖乾吾;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副党代表李朗如;第六军军长程潜,副党代表林伯渠;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副党代表黄绍竑;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副党代表刘文岛。北伐军怎么光有副党代表而没有党代表呢?这里蒋介石有一个用人原则:凡在一个单位正、副职的任命,用国...

全部展开

广州誓师北伐的8个军领导人名单如下: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副党代表缪斌;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副党代表李富春;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副党代表朱克靖;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副党代表廖乾吾;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副党代表李朗如;第六军军长程潜,副党代表林伯渠;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副党代表黄绍竑;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副党代表刘文岛。北伐军怎么光有副党代表而没有党代表呢?这里蒋介石有一个用人原则:凡在一个单位正、副职的任命,用国民党党员任正职,则可用共产党党员任副职,或以左派分子任副党代表,党代表则由右派骨干充任,使其互相牵制。

收起

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全部展开

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收起

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干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按照苏联红军的建军方式,设有党代...

全部展开

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干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按照苏联红军的建军方式,设有党代表一职,以领导军队政治工作。但各军一律只设副党代表,而没有正的。象北伐出师时的八个军中,李富春在二军、林柏渠在六军等,都是副党代表。为什么各军党代表要设成副职呢?其由来是这的:党代表一职最早设置从黄埔军校建校时廖仲恺任军校党代表开始,不久廖的党代表权限又扩及当时归附广州革命政府的其它各军所办的军校,这时廖被称为各军校党代表,简称为各军党代表。

收起

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

全部展开

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一、二、三、六军则在江西、江苏一带击败孙传芳及张宗昌。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共产党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至7月,宁汉复合;蒋介石於8月辞去总司令职。孙传芳乘机发动的反攻被何应钦、李宗仁在龙潭击败。

收起

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

全部展开

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一、二、三、六军则在江西、江苏一带击败孙传芳及张宗昌。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共产党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至7月,宁汉复合;蒋介石於8月辞去总司令职。孙传芳乘机发动的反攻被何应钦、李宗仁在龙潭击败。

收起

北伐战争
北伐是中华民国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十七年(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率师北伐;完成於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以广东及广西为基地,先后击败...

全部展开

北伐战争
北伐是中华民国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十七年(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率师北伐;完成於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以广东及广西为基地,先后击败以吴佩孚,孙传芳,张宗昌为主力的北洋军阀,之后取得原属北洋军的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加入,最后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效忠而宣布成功。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两广开始,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
1926年北伐开始时,国共两党仍处于合作状态,直至1927年4月。当时在南京的蒋介石跟在武汉的汪精卫出现分裂(称宁汉分裂):蒋介石在4月12日起在上海等地进行「清党」(中国大陆称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搜捕并处决共产党员。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进行清共,宁汉合流。自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共产党於8月1日发动南昌暴动(中国大陆称为「南昌起义」),成立属于自己的武装部队。
1923年孙中山在滇桂粤各军的支持下再次回粤执政,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府,并就大元帅职。孙将各军一律改称讨贼军,其中将在粤的外省部队编为国防军,直属大元帅指挥,归附帅府的粤军编为地方军。待平定沉鸿英及再平陈炯明后,又将讨贼军改称建国军,并加委了建国粤、滇、桂、湘、赣、鄂、川、山陕、奉等军总司令,其中只有粤、滇、桂、湘等军尚可使用,内部编制以师、旅为主。其余各军或规模很小,甚至只有空架子,或在远域他省。1928年两广统一后,建国既各军与新兴的黄埔校军统一组建为国民革命军第1-6军,广西的定桂讨贼军改编为第7军(军辖二团制的旅),以上成为北伐前夕的七个军。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1925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成立,组建国民革命军。经过东征和南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以统一和巩固,由五卅运动掀起的全国工农运动迅速高涨。这些都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
进行北伐战争,打倒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国民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孙中山生前提出的口号和确定的革命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民心所向。但是,直到孙中山逝世,这个愿望也没有能够实现。这个历史任务,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的国民党人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共同承担的。
1926年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党在现时政治上的主要的职任,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而北伐的政纲必须是以解决农民问题作主干。”会议还决定建立中央军事委员会,以便加强党的军事工作。随后,中共中央建立了军事部。
1926年5月上旬,广东革命政府派遣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肇庆出发,挺进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誓师北伐。9日,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声中正式开始。参加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共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为总司令。在北伐军中,一大批共产党员担任各级党代表或政治处长,或者担任基层指挥员、战斗员。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如周恩来担任第一军副党代表,李富春担任第二军副党代表,朱克靖担任第三军党代表,罗汉担任第四军党代表,林伯渠担任第六军副党代表,肖劲光担任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等。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组织和武装了大批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用以策应和支援北伐军的行动。
7月12日和14日,中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分别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和《北伐出师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三支北洋军阀部队:一是直系吴佩孚,占据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河北的一部,约有兵力20万;二是由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孙传芳,割据着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有兵力20万左右;三是奉系张作霖,控制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区和山东,约有兵力30多万。
北伐军首先集中兵力在两湖战场打击吴佩孚所部。北伐正式开始后,国民革命军连克长沙、平江、岳阳等地,8月底取得两湖战场上的关键一战——汀泗桥、贺胜桥战役胜利。10月,北伐军进抵武汉,先后占领武昌、汉阳、汉口,全歼吴佩孚部主力。
与此同时,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同年9月17日,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国民军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并率部进军陕西、河南,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攻击河南。
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转向江西战场进击孙传芳所部。11月起,北伐军向南浔路一带发动攻势,消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南昌、九江,随后又攻占福建、浙江。1927年3月下旬先后攻占安庆、南京。3月21日,为配合北伐军进军上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取得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占领上海。至此,长江以南地区完全为北伐军控制。
在北伐进军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支援战争,有力地配合了北伐进军。1927年初,汉口、九江的工人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从1926年秋到1927年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先后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农民运动也蓬勃开展,形成了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形势。
周恩来、毛泽东、林伯渠、张太雷、邓中夏、萧楚女、恽代英、李富春、聂荣臻、蒋先云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实际上领导了北伐军的全部政治工作,对北伐胜利进军起了重要作用。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两党团结合作、一致对敌,北伐军将士英勇奋战,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辉煌战果。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北伐军从广州打到武汉、上海、南京,打垮两大军阀,歼敌数十万,一场规模空前广大的人民革命战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背叛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使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中途夭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
黄埔师生与北伐战争
■北伐的中坚力量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是第一次大革命的重要标志。北伐是孙中山先生的多年愿望,而北伐军的阵容和实力,是以黄埔军校师生为主要支柱的。”年逾八旬的程元虽然没有参加过北伐,但对父亲经常向他讲述的这段历史依然记忆犹新。
程元告诉记者,黄埔军校创立的初衷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建校不久,孙中山就发表了《北伐宣言》。黄埔军校前几期学生毕业时也都宣誓,“决志于广东统一之后,更努力于全国统一”。
很快,以早期黄埔生600人为骨干,校军“黄埔军”在短短几年内发展为初具规模的国民革命政府中央军,并成为北伐前锋和主力。
程元一一数来,蒋介石以校长之名出任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副校长李济深任总参谋长,教育长邓演达任总政治部主任,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等为各军军长,他们在北伐中起到了应有的历史作用。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熊雄、聂荣臻、萧楚女等在政治军事方面起到了重要骨干作用。
在北伐军各军事部门内,由黄埔军校教官任处长的也很多,在司令部的14个处中,由黄埔军校教官任处长者共10人。黄埔军校教官和学生共计有3.3万多人,都直接或间接投入到北伐战斗中去。
“军校前四期毕业的近5000名学生,加上潮州、南宁、武汉分校的学生先后分配到北伐军的许多军和各个战场。正是这样,北伐军的军事和政治素质都得到了大大加强。”程元说。
■黄埔师生战功赫赫
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夏天,短短一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
“战斗之烈,取胜之速,军威之盛,实为我国现代史上所罕见,其中,黄埔军校师生奋勇当先,立下了辉煌战功,黄埔军校的声威也进入了高峰。”同样是军人的程元对黄埔师生在北伐中的战功赞不绝口。程元没能赶上北伐,不过,1942年,程元自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毕业后,参加过北伐的父亲程潜将他送上了抗日的战场。
程元说,当时的许多攻坚战中,北伐军组织了不少敢死队,队员基本都是黄埔学生,这些敢死队员彼此互策互励,视死如归。黄埔一期生曹渊营长,在攻打武昌之役中,率奋勇队员登云梯爬城墙,身先士卒,在指挥部接到的报告中,签名的“渊”字最后一笔划得很长,正是此时他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在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中,黄埔师生冲锋在前,最先突破敌军阵地,为克天险、破要塞立下首功。此外,武汉分校的黄埔女生队在保卫武汉的战斗中,冒着炮火一面在阵地上抢救伤员,一面贴标语、演节目,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很快,以黄埔师生为主力的部队云集江苏战场,迅速占领了南京、上海。这样,长江流域中下游各个省,大半个中国均为北伐军所有,黄埔师生在其中建立了首功。
在北伐战争中,还有一批活跃在敌人后方的黄埔军校师生。他们隐姓埋名,瓦解敌军,在无形战线上同敌人斗智斗勇。军校教官茅延桢在1925年底东征结束后,便到河南进行地下工作。徐向前与几位第一期同学向校部请缨,回到北方从事政治工作。1926年底,周恩来秘密进驻上海,在1927年3月领导两次工人武装起义,参加总罢工人数从36万人增至80万人。

收起

国民革命军的基本编组情况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总参谋长李济深(留守广州),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第二军军长谭延□,副军长鲁涤平,党代表李富春。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党代表廖乾吾。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党代表李朗如。第六军军长程潜,党代表林伯渠。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第八军军长唐...

全部展开

国民革命军的基本编组情况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总参谋长李济深(留守广州),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第二军军长谭延□,副军长鲁涤平,党代表李富春。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党代表廖乾吾。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党代表李朗如。第六军军长程潜,党代表林伯渠。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其中从事政治工作人员多数是中共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苏联政府派加伦将军等为国民革命军顾问。广东等省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北伐军;省港罢工工人组织了几千人的运输队随军出征

收起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你很不错,我很喜欢你这样的人。

去看看百度知道

北伐军有8个军,各军军长和总司令和党代表是谁?1924年9月3日 北伐宣言1924年北伐军总8军 10万人1军 军长 蒋介石,4军 军长 李济深 ,7军 李宗仁,8军 唐生智9月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当日,孙 北伐战争时期,北伐军(国民革命军)八个军的军长和党代表,分别是谁? 集团军军长与军军长的区别一个军的军长和一个集团军的军长是不是一回事 54军有哪些军长 军队里军参谋长和副军长那个大,军参谋长是管什么的,副军长是管什么的 军队最高统帅和军队总司令有什么不同? 41军军长是谁 14军军长是谁 图组一:黄埔军校旧址和北伐军出师北伐誓师大会 图组二:八路军,新四军军章和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图组一:黄埔军校旧址和北伐军出师北伐誓师大会图组二:八路军,新四军军章和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党代表常任制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区别?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党代表常任制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区别? 27军军长不是秦卫江么?怎么现在出了个什么邱金凯的啊?到底27军军长是谁 请写出总司令的英语和谐音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是谁 二十七军军长是谁? 1928年4月,( )( )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转战到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 )军,( )任军长,( ) 任党代表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派人去祭黄陵有何作用? 在当时的背景下,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派人去祭黄陵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