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咏史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0:28:06
有哪些咏史诗

有哪些咏史诗
有哪些咏史诗

有哪些咏史诗
魏晋时期的左思有《咏史》八首.
  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诗人创作怀古咏史的诗篇,往往不是为发古人之幽思,他们常常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论社会时政.借古讽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金陵这座古城,东吴、西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如刘禹锡的《金陵怀古》: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温庭筠的《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首咏怀古迹的诗,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曾事袁绍,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后归曹操,曹不记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的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咏史怀古,寄托遥深.
  另有一类咏史诗,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怀古咏史诗的构思是不尽相同的.常见的是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也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这是作者瞻仰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昂的笔触颂扬诸葛孔明的胸才大略,叹惋他的壮志未酬.诗中除“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
  还有一种则全诗只叙史实(当然不是历史书中的“史实”),不着一字评论,甚至对自家身世也不发一语.这种构思,重在塑造形象,以形象感人.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清人李子德评这首诗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这个评语的确说出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人间”、“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悲剧形象,却在读者心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的深刻印象.
  另有一种景中寓有史实,以景衬情的构思.如杜牧的《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青.
  如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金谷园是西晋巨富石崇的别墅,其华丽极一时之盛,唐时已成废园,成了供人凭吊的古迹.诗歌首两句写昔日繁华今成荒芜,深含“事如春梦了无痕”(东坡语)之叹.三四句写暮日啼鸟、东风落花,从而联想到石崇宠妓绿珠效死石崇跳楼自尽的史实,对绿珠如同落花般不能自主的命运深表同情和惋惜.全诗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刘禹锡的《金陵五题》都采用这种构思方式.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怀古咏史诗取材常是一人、一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取材于与京口(现在的镇江市)有关的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故事,其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与京口无关,属于诗中用典.元曲中一些以“怀古”为题的小令,又常常组合几个典故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如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