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述19世纪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状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0:08:44
详述19世纪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状况

详述19世纪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状况
详述19世纪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状况

详述19世纪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状况
19世纪前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是浪漫主义,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是现实主义.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强烈震撼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理想王国”降临人间的希望.但理想王国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王国的理想化,革命后的现实是战争和贫困,是更加尖锐的阶级对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反杜林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迅速传播开来,以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将人的主观精神的价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浪漫主义文学也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作家对资本主义的现实极为不满,常常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理想化,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象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对丑恶社会现实的反感和厌恶使浪漫主义作家寄情山水,热情讴歌大自然,作品的主人公也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
浪漫主义是作为古典主义的反面出现的,他们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特别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从民间文学获取语言通俗、感情丰富、格式自由奔放的营养.但他们为此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度,甚至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却是错误的.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特别是抒情诗),其次是戏剧和小说.这些作品辞藻华丽,比喻生动,艺术手法丰富多样,但他们的叙事作品也有结构散漫、情节枝蔓过多等缺点.
浪漫主义在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然后迅速传遍欧洲各国,并远涉美洲,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文学思潮.
19世纪30年代,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法等国,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政权日益巩固和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反动性和丑恶面目也日益暴露,资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日益加深.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都对19世纪中叶及以后的文学产生了影响.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矛盾日益暴露,浪漫主义者的空洞呼唤和抽象的抗议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于是作家们从理想的天空回到“坚实”的陆地,深入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种种矛盾,批判现存秩序.这股文学思潮被文学史家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唯物主义哲学的传播,开阔了作家们视野,有利于作家们加深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资源.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他们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批判残存的封建势力和当权的大资产阶级,批判一切违反人性的东西,但难以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这种思想背景使得批判现实主义对现实的批判带有悲观色彩.
批判现实主义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代和启蒙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常常以社会的书记员自居,力图把作品写成时代的记录,将文学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映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对现实予以相当深刻的揭露.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赞扬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认为他们提供的历史资料比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提供的总和还要丰富.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仅以严谨的态度观察社会生活,分析社会事件,力图达到社会细节的真实,同时还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加以集中、概括、加工,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广阔的时代画面.
批判现实主义最主要的文学体裁是长篇小说,它将长篇小说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使这种文学体裁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资本主义时代的“史诗”.
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它于1830年兴起于法国,稍后在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发展起来.1861—187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美国的南北战争,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以及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都对文学发展产生了影响.1870年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等国,批判现实主义趋于衰落,形形色色的唯美主义、形式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潮在西欧文坛上此起彼伏,但在经济发展落后的俄罗斯和北欧诸国,却产生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作家,将批判现实主义发展到高峰.
19世纪欧洲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和地区是法、英、德、俄和北欧地区,美国文学也有很大的发展,获得了独立的民族品格,南欧和东欧各国也有发展,产生了一批有世界声誉的作家.
1816年,意大利诗人白尔谢(1783—1851)发表了《格利索斯托莫致儿子的亦庄亦谐的信》被称为意大利浪漫主义运动宣言.此后,涌现出曼佐尼(1785—1873)、莱奥帕尔迪(1798—1837)、卡尔杜齐(1835—1907)和乔万尼奥里(1838—1915)等浪漫主义作家.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在英、法现实主义文学、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出现了名为“真实主义”的文学流派.这一流派的作家主张以科学方法真实地、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避免在作品中揉进作者的主观意识,并以下层人民作为主人公,写出他们的苦难生活.它的代表作家维尔加(1840—1922).
曼佐尼(1785—1873)是意大利最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约婚夫妇》(1821—1823)是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平民为主人公的浪漫主义长篇历史小说.它描写17世纪西班牙统治下农村青年伦佐和鲁齐娅的悲欢离合的婚姻风波,以借古喻今手法表现19世纪上半叶奥地利奴役下意大利人民的悲惨遭遇,抨击外来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地主的专横跋扈,渴望取得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乔万尼奥里(1838—1915)代表作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1874)以公元前一世纪斯巴达克思领导的古罗马奴隶起义为题材,揭露了独裁者苏拉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的残暴统治和糜烂生活,热情歌颂奴隶们为争取自由解放的英勇斗争,精心塑造斯巴达克思这一奴隶起义领袖的英雄形象,同时又表达了19世纪意大利人民反对外国侵略、争取独立自由的革命呼声.维尔加(1840—1922)在宣扬真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同时,陆续创作了中篇小说《奈达》,短篇小说集《田野生活》、《乡村故事》和长篇小说《马拉沃利亚一家》(1881)《堂•杰苏阿多师傅》.这些小说真实地反映意大利统一后在资本主义新秩序和旧的封建关系双重压迫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不加掩饰地暴露社会的阴暗面.维尔加的小说对二次大战后出现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经历了“毫无光彩的十八世纪”之后,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西班牙文学于19世纪重新繁荣起来.前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埃斯普龙赛达(1808—1842),他的《海盗之歌》和诗剧《萨拉曼卡的学生》都是传世名篇.后期浪漫主义的代表古•阿•贝克尔(1836—1870)著有《抒情诗集》,他的诗句优美纯净,感情热烈.贝尼托•加尔多斯(1843—1920)是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长达46卷的《民族轶事》堪称十九世纪西班牙民族的史诗.
19世纪30—60年代,东欧各国的文学创作以浪漫主义为主,代表作家有波兰的密茨凯维奇、匈牙利的裴多菲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聂姆曹娃(1820—1862)等.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1798—1855)生于立陶宛(当时属波兰),他的第一部诗集《歌谣和传奇》第1卷(1822)标志着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代表作是诗剧《先人祭》(1822—1832)和长篇叙事诗《塔杜施先生》(1834).前者热情歌颂波兰爱国者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愤怒声讨异族入侵者的凶残行为.后者通过有世仇的两大家族的争执,而年轻一代又终成眷属的故事,宣扬爱国主义思想.长诗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对波兰的民间生活、风俗人情有十分精到生动的描绘,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是匈牙利革命诗人,早期诗歌受民歌影响,创作了《农村的大锤》和《雅诺什勇士》(又译为《勇敢的约翰》)两部叙事长诗(1844).后来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政治诗,如《民族之歌》和《使徒》等,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裴多菲还有较多的爱情诗,如《我愿意》,《自由与爱情》等,既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更表现了他对自由的热爱.裴多菲使匈牙利诗歌摆脱了拉丁语诗的束缚,创造了自由诗体,为匈牙利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兴起并得到发展,波兰的显克微奇(1846—1916)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三部曲《火与剑》、《洪流》和《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以及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896)、《十字军骑士》(1900)等.捷克作家扬•聂鲁达(1834—1891)的短篇小说集《小城故事》描绘布拉格市民的生活习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保加利亚作家伐佐夫(1850—1921)的代表作《轭下》表现保加利亚人民反抗土耳其侵略者的英勇事迹.
第二节 法国文学
一、文学发展概况
19世纪法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多种思潮的涌现和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使本世纪法国文学出现纷繁复杂的景象.
19世纪初期,受卢梭学说和德、英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法国出现浪漫主义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倡导者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拉马丁的《沉思集》(1820)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诗歌开创之作.1827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成为浪漫主义理论纲领.接着,贝朗瑞、大仲马和缪塞等相继发表文学主张,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发展.1830年,雨果的戏剧《爱尔那尼》演出成功和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出版,将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潮.维尼的长诗、大仲马的戏剧和小说、贝朗瑞的诗歌、缪塞的自传体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录》(1836)等作品的出现,使浪漫主义文学声势更加壮大.
夏多布里昂(1768一1848)最有影响的作品是《基督教真谛》(1802),内有小说《阿达拉》和《勒内》.《阿达拉》描写北美洲一部落酋长养女阿达拉爱上战俘夏克达斯,但作为基督徒,她不能跟异教徒结婚.在矛盾和痛苦中,她服毒自杀,成了宗教的牺牲品.作品以动人的场面、异国的美景、诗意的语言和华丽的修辞,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勒内》里,作者塑造了一个具有忧郁、孤独的“世纪病”特征的艺术形象.他的著作还有《纳切兹人》和《美洲游记》等.
斯塔尔夫人(1766—1817)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主要作品是小说《黛尔菲娜》(1802)和《柯丽娜》(1807).《黛尔菲娜》写一个感情丰富、且极有个性的贵族女子的爱情悲剧,《柯丽娜》写一个有才华女子为社会所不容而悲哀死去的故事.在两个主人公身上有着作者自己的性格和理想的印记.斯塔尔夫人在文艺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论著《论文学》和《论德意志》确立了文学社会学批评方法.
30年代后,法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事件:1830年的七月革命、1831年和1834年的里昂工人起义、1848年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1851年底拿破仑第三政变等,复杂的社会矛盾促使文学朝着多元化发展.浪漫主义继续发展,大仲马和乔治•桑以独有的创作特色步入文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出现,并成为主潮;50年代以后,法国又出现象征主义文学.
大仲马(1803—1870)于1825年开始创作剧本,23岁时出版《亨利三世及其宫廷》,后又出版《三个火枪手》(1844)、《基督山伯爵》(1844)、《二十年后》和《王后的项链》等长篇小说,成为文坛骄子.他一生写了近百部小说,大都以历史为题材.乔治•桑(1804—1876)于1832年出版小说《安蒂亚娜》,一举成名.她写有小说、戏剧和散文等.小说主要有:《安蒂亚娜》和《华朗丁》(1832)等激情小说,《木工小史》、《康素爱萝》(1842—1843)和《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空想社会主义小说,《魔沼》(1846)和《小法岱特》等田园小说,《金林美男子》等传奇小说.代表作《康素爱萝》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热爱音乐、心灵纯洁、有理想的艺术家形象.
法国现实主义理论在20年代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中得到阐明,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和小仲马等先后步入文坛,使现实主义文学得到蓬勃发展.小说《红与黑》的问世标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文坛上得以确立,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出现则将其推向高潮.福楼拜是追求精确客观的描写倾向的代表.
梅里美(1803—1870)大学毕业后发表《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1825)获得成功,后创作了《塔曼果》(1829)、《马特奥法尔哥内》、《高龙巴》(1840)、《嘉尔曼》(又译《卡门》)(1845)等优秀中短篇.代表作《嘉尔曼》叙述吉卜赛姑娘与贵族青年唐•育才相爱,最后因生活态度、价值观不同而酿成悲剧的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曲折,富于传奇色彩和异国情调.
小仲马(1824—1895)是小说家和剧作家.《茶花女》(1848)是他的成名作,作品描述玛格丽特短暂而悲惨的一生,赞美真诚和纯洁的爱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妇女的蹂躏和摧残.1852年,作者将其改编为同名话剧,获得成功,于是专事戏剧创作.他创作的《金钱问题》、《私生子》和《放荡的父亲》等20多部剧本多以爱情、婚姻为题材,从独特角度提出妇女地位和私生子命运等问题.
50年代,帕尔那斯派和象征派诗歌崛起.诗人戈蒂耶(1811—1872)的“为艺术而艺术”主张,奠定了唯美诗歌的理论基础,他的诗集《珐琅与玉雕》(1852)体现了这种倾向.象征派早期的代表诗人是波德莱尔.波德莱尔(1821—1867)的诗集《恶之花》(1857)第一次把大都会下层人民的生活带进了诗歌王国,并把传统观念认为“恶”的现象作为艺术的“美”来歌颂.在艺术上,他强调人的感觉的相互感应,即“通感”理论,为象征主义诗歌创作的依据.1886年,《费加罗报》发表莫瑞亚斯的《象征主义宣言》后,该流派正式形成.19世纪后期出现魏尔兰(1864-1896)、韩波(1850—1891)和马拉美(1842-1898)等诗人.
19世纪后期,法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1870年的普法战争导致战第二帝国灭亡.1871年巴黎工人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巴黎公社.公社失败后,1875年资产阶级建立了第三共和国.80—90年代,国内矛盾更加尖锐,德莱菲斯事件暴露了资产阶级右翼的反动,引起民主力量对政权的痛恨.在思想领域,马克思主义学说广泛传播,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泰纳的实证主义美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一切使文学创作出现多元化局面:现实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自然主义开始流行,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有了新的面貌,无产阶级文学在斗争中壮大.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小说创作.左拉、都德、莫泊桑、法朗士、罗曼•罗兰和纪德等作家的作品为文坛带来生气.莫泊桑(1850—1893)是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轰动文坛.他一生创作了《两个朋友》、《米隆老爹》和《项链》等300多篇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以精巧的构思、严谨的布局和富有戏剧性的生动情节,描绘了法国社会的广阔生活画面.他善于从细微事件和平凡人物中发掘深刻主题,以真实生动、准确传神的细节塑造鲜明的形象,语言朴素流畅,文笔简洁明快.他还创作有《一生》(1883)和《漂亮朋友》(1885)等6部长篇小说,以及游记、文学和时政评论.《漂亮朋友》是他最著名的长篇,作者通过主人公杜•洛华及其“难兄难弟”的形象,揭露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黑暗腐败,特别是报界的荒淫无耻.
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文艺评论家泰纳(1828—1893)首先把它应用到文学上.泰纳认为,文学的创作是由“种族、环境和时代”三个因素组成,即人类先天的遗传性,气候和地理环境、国家文化思想传统.从这一理论出发,左拉在《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理论著作中提出一整套创作原则,主张以生物学与生理学观点研究人,否定文学社会性和典型化,要求作家对社会进行照相式的描写.但在实际创作中,左拉等作家仍然奉献出一些接近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最典型体现自然主义风格的是龚古尔兄弟,即爱德蒙•龚古尔和于勒•龚古尔的创作,如两人合写的小说《翟米尼•拉赛德》(1865)和《修女菲洛梅娜》等.作者力图从病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物,用记录式的手法原原本本地再现生活.但作品仍然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这一流派在法国盛行于60—80年代,90年代后在英、美也广为流行.
巴黎公社文学是1871年公社革命时期的文学,包括公社诞生前后近20年公社战士的文学创作.它宣告了无产阶级文学新时代的到来.作品生动描述了战士们的浴血斗争,讴歌了他们们的无畏精神,控诉了资产阶级血醒镇压,同时表达了“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决心和理想.公社文学体裁多样,有小说、散文、政论、诗歌、戏剧等,以诗歌成就最大.重要的诗人有《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1816--1887)等.
二、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一1885)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生于法国东部贝藏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将军,母亲是个天主教徒.雨果很早就显露文学才华,15岁写有《读书乐》,20岁写有《颂歌集》(1822)等.但因受母亲影响,思想保守,文学上迷恋当时流行的伪古典主义.《读书乐》曾受到法兰西学士院褒奖,因《颂歌集》颂扬波旁王朝,他获了路易十八的年金.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该剧不合舞台表演要求无法上演,但剧本的《序言》因批判古典主义,提出浪漫主义文学主张,被公认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雨果也因此被推举为浪漫主义运动领袖.1830年,剧本《爱尔那尼》演出成功,使得法国浪漫主义对伪古典主义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同年,他亲眼目睹七月革命斗争,思想受到巨大震动.第二年出版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以巨大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赢得广泛读者,使得浪漫主义文学不仅在诗歌、剧本,同时在小说领域里也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时期,雨果的作品还有:诗集《东方集》、《秋叶集》、《黄昏之歌》和《心声集》,剧本《玛丽蓉•德洛麦》、《逍遥王》和《吕意•布拉斯》,小说《一个死囚的末日》和《穷汉克洛德》等.这些作品大多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精神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色.
1848年的革命,促使雨果确立了共和立场.拿破仑三世时期,他遭到迫害,逃亡国外达19年之久,但仍坚持斗争.普法战争期间,他从国外回来,积极号召法国人民保卫祖国.雨果虽然不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意义,但当公社失败遭受镇压时,却能挺身而出,为公社社员进行辩护.在创作上,这时期他的现实主义因素有明显增强,人道主义思想在作品中也体现得更为明显.主要作品有政治讽刺诗《惩罚集》(1854)、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96)和《九三年》(1874)等.
《悲惨世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失业工人冉阿让、妓女芳汀以及她的女儿珂赛特等贫苦人的悲惨遭遇,广泛地展现了法国从滑铁卢战役至七月革命时期的宏伟历史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谴责了现代文明,尤其是法律的不公道.作者愤怒地指出,冉阿让仅仅因为饥饿,为姐姐的孩子们偷了一块面包,竟被判了十九年苦役,出狱以后,又遭种种歧视和迫害,即便发了财,当了市长,乐善好施,也逃脱不了这种厄运,处罚是何等地苛刻和残酷?他说,所谓的资本主义文明,尤其是法律,实际上是压迫、残害贫苦人的一种主要手段,法律的偏见,才是造成犯罪的真正原因.正是这种法律,以及与它间接或直接有关的人和事,为无事者拼凑罪状,置他们于死地.作品还以生动的笔法和满腔的热情歌颂了巴黎人民反抗路易•菲力普的英勇斗争,塑造了一批共和主义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雨果的所有作品都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这部作品中米里哀主教以德报怨,感化了冉阿让,又通过冉阿让感动了资本主义法律代表人物沙成,此外,作者让冉阿让经营资本主义,使其成为一个济困扶危,乐喜好施的资本家等,都是力图使人相信,“仁慈”、“善良”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准则,“博爱”是医治社会一切弊端的良药,人间的法律必定能向上天的正义让步.显然,他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封建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不幸遭遇,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当他过分强调人道主义的作用,把她看作为解决社会一切矛盾的灵丹妙药时,也就会暴露出它的消极一面,尤其是后来在《九三年》中,作者甚至提出“在绝对的正确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时,就更显示出这一观点的局限性.《悲惨世界》基本上是现实主义作品,但也包含有浪漫主义的气息.冉阿让、芳汀和柯赛特的悲惨经历,滑铁卢战役和巴黎街垒战等,都有厚实的生活基础,但作品无论是情节时空处理,还是人物性格的怪诞,又明显地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冉阿让的经历就有着浪漫奇特和怪诞的色彩.作品中议论和考证过多,结构比较松散,是其美中不足.
晚年的雨果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1883年发表诗集《历代传说》.1885年世时,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作品通过法国路易十一时期一个天真少女惨遭封建王朝和教会迫害而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爱斯梅拉达是个纯洁善良,宽厚、正直,见义勇为的吉卜赛姑娘,她面对克洛德的淫威宁死不屈,却敢于给烈日下遭受皮鞭抽打的加西莫多送去一坛解渴的泉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光彩动人的形象,却惨死在中世纪黑暗的封建教会暴政之下.作家对她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怪人加西莫多是作者刻划的又一个人物.他虽然貌丑,但内心却无比善良.雨果认为,“仁慈”和“爱情”可以出现奇迹,爱斯梅拉达的一口清凉泉水,使他第一次感受到人间温暖,从而唤醒了内心判别美丑的本能,激起了善行的激情.从此,他不仅能识别爱斯梅拉达的美,也能判别克洛德的恶,并作出种种非凡举动,这是真、善、美的凯歌.克洛德是巴黎圣母院副主教,他虚伪、阴险、歹毒,企图占有爱斯梅拉达,而当目的不能达到时,便煽动宗教狂热,诬陷她是女巫,最后把她送上绞架,他是恶的代表.然而,对这个人物,作者并没有作简单处理,而是从人道主义出发,描写他宗教迫害狂的同时,同情了他的不幸.作者认为,克洛德并不是天生的恶人.小的时候,也是个聪明、热爱生活、充满幻想的孩子,但在宗教统治一切的年代里,他只得在“弥撒书和辞典中长大”.他也有过爱心,收养过弟弟和被遗弃的加西莫多,但教规逐渐使他的自然人性走向异化.吉卜赛女郎的出现,使他的“信仰生存”出现了危机.尽管他认为这是魔鬼作怪,会将他带入地狱,但他仍然无法抗拒这一“诱惑”,甘愿堕落.他不惜抛弃一生奋斗得来的“荣誉”与地位,愿意走下圣坛,过真正人间生活.这说明,中世纪后期,人文主义反禁欲主义春风,不仅唤醒了广大市民争取爱情幸福的意识,同时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圣职人员禁欲主义的“铜墙铁壁”,“人性”开始冲击“神性”.但是,在宗教毒汁里浸泡太久的克洛德,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爱一个女子,一旦目的不能达到,妒忌便有可能变为可怕的迫害狂,加上副主教的地位和权力,惨剧更加难以设想.无疑,雨果是通过这样一个极富浪漫激情和人性深度的人物,更深刻地表达主题.
小说反映的虽然是15世纪的法国,但写于1830年七月革命,富于现实意义.作者热情歌颂“奇迹王朝”游民攻打巴黎圣母院,并指出,流浪汉的暴动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古往今来,暴政能持续多久?黑夜就要过去,光明必将来临,善终能战胜恶!进一步体现了作品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思想.
作品情节离奇,人物形象怪诞,巧合、夸张,尤其是美、丑对照的运用,增添了浪漫主义的气氛.16年前爱斯梅拉达被拐走,而母女重逢之日又是诀别之时;加西莫多独自在圣母院顶楼抵挡众人的进攻;人们公墓里将紧抱在一起的爱斯梅拉达和加西莫多分开时,尸体立即风化等,都有着怪诞和奇趣的浪漫主义奇想.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个审判法庭,一个洋溢着平民的善良、友爱,另一个充斥着残暴、昏庸、伪善,爱斯梅拉达和加西莫多的善,跟副主教和法比的恶,还有人物自身的光明与黑暗,崇高与卑下的对照等,都体现了“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的原则.而中世纪绚丽多姿风光的展现,用诗一般语言来赞美巴黎圣母院这座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富于他生命等,使作品更富浪漫的想象力.

详述19世纪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状况 简述欧洲近代文学艺术发展状况欧洲的17、18、19世纪的文学和艺术的发展状况~ 20世纪初的欧洲经济政治面貌欧洲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状况啊~当时经济如何,人们的观念如何,还有社会面貌如何~ 为什么14世纪的欧洲会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它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吗? 反映11世纪西欧经济的哪些发展?当时欧洲城市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19世纪欧洲的社会,经济是怎样的? 推荐一些故事背景是18–19世纪欧洲的电影.类型不限,最好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多些描写,有味道和深度一些. 18世纪法国社会的等级状况 16世纪欧洲在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现象?当时该现象对欧洲社会各阶层的影响,谢谢!(高中历史) 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怎么回事?详细说明一下当时政府的举措.人民的生活状况.当时社会氛围怎么样. 欧洲19世纪、20世纪初期等阶段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军国主义的必然性. 18世纪欧洲政治状况 在中世纪的欧洲乡村,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7世纪的欧洲政治与经济17世纪时的欧洲的政治和经济方面是怎么样的.最好也说说当时的文化发展.最好可一先综述在分说 19世纪欧洲 经济危机在19世纪欧洲 有过几次经济危机 原因是什么 其结果又是什么?从经济危机到社会甚至精神危机 到底有过怎样的过程和结果 其结果又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过什么样的影响? 谁能简述一下19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概况? 简单概括17世纪欧洲的社会历史概况 始于十四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社会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