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隋朝觐见皇帝时 是用了什么身份自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1:08:52
日本在隋朝觐见皇帝时 是用了什么身份自称

日本在隋朝觐见皇帝时 是用了什么身份自称
日本在隋朝觐见皇帝时 是用了什么身份自称

日本在隋朝觐见皇帝时 是用了什么身份自称
曰本第二次遣隋使到中国递交的国书中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第三次遣隋使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日本推古帝八年(公元600年),摄政厩户太子首次向隋帝国派出使节,进行外交联系.据《隋书》倭国传载: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倭王姓阿每,字多利思比孤,号阿辈鸡弥,遣使诣闭.(注2)
  《隋书》没有记述倭王所遣使节的名字,遣使的目的以及所贡方物内容.但是,隋文帝对近百年未曾朝贡的倭国颇感兴趣,特命隋吏去倭使处了解倭国情况.当文帝听到“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天末明时听政,咖跌坐,日出便停止理务,云:倭(委)我弟”的汇报时,认为极无道理,竟然“训令改之”.(注3)倭国使节在隋了解到,文帝已革除北周武帝毁佛政策,正致力于提倡佛教,这与倭国的崇佛政策极其相近.因此当倭使回国向摄政厩户太子汇报后,厩户太子遂决定再次遣使入隋,以求佛经佛法的名义,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推古十五年(公元607年),以大礼小野妹子为正使;译员鞍作福利等组成第二次赴隋使节团,携带侯王国书,启程赴隋.
  这个使节团是经过摄政厩户太子和苏我马子精心挑选委任的.小野妹子是大和地方的贵族,与倭王有亲属关系.鞍作福利是归化汉人的后裔,其先祖鞍作坚贵在倭王武即雄略王时代,迁居于大和地方的上、下桃原一带.后来,鞍作氏与苏我氏发生关系,曾被苏我氏称作鞍作臣,表明其相互关系的深度.鞍作氏一族在日本飞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
  小野妹子一行于当年年底到达隋都,向隋炀帝呈交倭王国书以及各种贡物.小野妹子在对隋官吏的谈话中明白表示:“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千人(《北史》为数十人),来学佛法.”(注4)这里的数千人是数十人之误,以当时的交通工具说,每次往返不过一、二只船,不可能一次载乘几千人.这数十名沙门,是倭王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求佛法并送留学生赴隋学佛法,是小野妹子一行的公开目的.但是,其实际目的在于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以及各种政治制度,同中国建立经济联系.在比《日本书纪》较晚的《经籍后传记》中,对小野妹子一行的目的,有如下叙述:
  以小治田(指推古帝)朝十二年,岁次甲子正月朔,始用历日.是时国家书籍未多,袭遣小野臣因高于隋国,买求书籍,兼聘天子.(注5)
  这是比较接近事实的叙述.好大喜功、暴厌任性的扬帝,对于偏居海岛的倭国国王恰在他需要通过外国朝贡以张大国威、显示自己业绩的时刻,向他呈递国书,深感满足.可是,当炀帝看到倭主的国书中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词句时,(注6)喜悦的情绪消失了.炀帝认为,倭王不持臣礼而持以同等国君之礼,是对他的不敬.但是,他又不愿因此失去一次显示自己业绩的机会,所以,尽管他心里不快,却只对鸿胪卿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勿复以闻”,就是说今后如再有这类国书不要给他看了,没有拒绝倭国国书或不准前来朝贡的意思.正因为这样,炀帝不仅令鸿胪卿热情接待倭国使者,而且立即决定派文林郎裴世清出使倭国,回访倭王.此后,倭国使节连赴隋都二次,都受到炀帝的款待,可见末因“日出”、“日没”的称谓,影响到两国的友好往来关系.
  小野妹子完成使命后,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初回国,隋炀帝命文林郎裴世清同时赴倭回访.两个代表团于同年四月到达九州.当倭王政权得知隋使和小野妹子同时到达的消息时,真是喜出望外.厩户太子和苏我马子等侯王政权主要执政者认为,小野妹子一行如能完成赴隋使命就很好了,根本没有奢想隋炀帝派使节回访.因此,倭王政权立即派出负责航海及对外事务的大礼吉士雄成,专程去九州迎接.与此同时,倭王政权认为以前接待外国使节的馆舍过于简陋,与隆重迎接气氛不符,特令在难波(今大坂)城高丽馆舍之上修建新馆,以安置隋使裴世清一行十二人.裴世清等一行在筑紫(即北九州)等到六月,新馆方始建成.据《日本书纪》载,六月十五日倭王派中臣宫地连鸟麻吕、大河内直糠手、船史王平等人陪伴隋使,用彩船三十艘,迎裴世宿等至难波新馆.到达难波时,“王遣小德阿辈台,从数百人,设仪仗,鸣角鼓来迎.”在难波新馆休息后,启程赴倭都.行走十日,接近都城.
  八月三日侯王又遣大礼额田部连比罗夫(《隋书》记为可多毗),率五彩骑七十五匹(《隋书》记为二百匹)迎接,直送至都城的海石榴市衡.在这里,自王子以下各大臣、文武百官头戴金簪花,身穿绵紫绣织五色绫罗衣,列队相迎.(注7)倭王的欢迎仪式是相当隆重的.八月十二日,倭王会见隋使裴世清.会见时,裴世清所带的隋国礼品摆在侯王宫殿的阶下.当倭王见到裴世清时,高兴地说:“我闻海西有大隋礼义之国,故遗朝贡.我夷人僻在海隅,不闻礼义,是以稽留境内,不即相见.今故清道、饰馆以待大使,冀闻大国维新之化.”裴世清回答说:“皇帝德并二仪,泽流四海,以王慕化,故遣行人来此宣渝.”(注8)裴世清随即呈上隋炀帝的国图书.
  据《日本书纪》所载,隋炀帝国书如下:
  皇帝问候王.使人长吏大礼苏因高(小野妹子的音译)等至,具怀.肤钦承宝命,临御区宇,思弘德化,罩被合灵,爱育之情,无隔遐迩.知王介居海表,抚宁民庶,境内安乐,风俗融合.深气至诚,远倍朝贡,丹款之美,朕有嘉焉.稍喧比如常也.故遗鸿胪寺掌客裴世清等,指宣往意,并送物如别.(注9)
  这封诏书在中日关系史上,是继魏明帝给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诏书之后,由日本保存下来的中国方面的第二个诏书.无疑,它是一份珍贵的文献.但是,据日本史书称,厩户太子看到达份国书与炀帝看到倭王国书时一样,很不愉快.厩户太子“恶其酗天子之号为倭王,而不赏其使.”(注10)尽管倭国执政者对隋炀帝不以君主之礼平等相待表示不满,甚至不赏其使,但是,同隋国发展政治经济关系一事,对倭国说太重要了.所以,厩户太子与苏我马子决定,不因国书中的礼节问题有碍于两国的外交关系.当裴世清完成使命要求回国时,倭国执政者不仅设宴欢送,而且立即以小野妹子为正使、吉士雄成为副使、鞍作福利仍任译员,组成护送隋使回国使节团,送裴世清归国.与使节团同路赴隋的尚有八名留学生,其中四名留学生:倭汉直福因、高向汉人玄理、新汉人大国(以上三人为归化汉人)、奈罗译语惠明(即惠日,其祖原为高丽人,后归百济,仁德帝时代去倭国.去隋主要学习医术).另外四名为学问僧:新汉人雯、南渊汉人请安、志贺汉人慧隐、新汉人广齐(以上四人全为归化汉人).这些留学生在隋学习很长时间,归国后在国家的建设中起了很大作用.
  倭王于九月五日举行欢送裴世清宴会,十一日裴世清启程回国,小野妹子护送使节团同行,于年底至隋都.小野妹子向隋政权呈交倭王国书,鸿胪卿鉴于炀帝旨意,没敢送给隋炀帝阅读.厩户太子等执政者认为炀帝不满“日出”、“日没”的字样,经过一番考虑之后,遂改称东皇帝敬白西皇帝,其国书如下:
  东皇帝敬白西皇帝,使人鸿胪寺掌客裴世清等至,久忆方解.秋季薄冷,尊候如何?想清恙,此即如常.今遣大礼苏因高(小野妹子的音译)、大礼乎那利等往,谨白不具.(注11)
  国书不卑不亢,保持对等的礼节.由于隋炀帝不看,自然不会发怒,因而两国的关系继续发展下去.可见,隋炀帝的“勿复以闻”的指示,颇具匠心.小野妹子在隋都同隋国官员安置好留学生和留学僧之后,作长达半年的考察.据《日本书纪》,小野妹子于推古十七年(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九月回国.
  隋炀帝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六月,倭王政权第四次派使节赴隋.倭使是犬上御田锹、矢田部造等,同时学问僧慧光、灵云等人入隋学习.第二年七月,倭使回国.在隋朝不到三十年期间内,倭使四至隋都,考察了隋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佛学.特别是派出许多留学生和留学憎,入隋学习.这些留学生和僧,在隋学习时间很长,有的在唐建国之后,仍留唐学习,学习时间长达二、三十年.他们不仅专修佛学和儒学,而且对隋后来对唐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医药、艺术以及政府机构的设置、法制律令的颁布等各方面,广泛地进行学习.回国后都以其所学,作出相应的贡献.
  注1:阿部真琴《大学日本史》,上卷,日文本,第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