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弱民>讲什么那白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4:26:57
《商君.弱民>讲什么那白话,

《商君.弱民>讲什么那白话,
《商君.弱民>讲什么
那白话,

《商君.弱民>讲什么那白话,
商鞅的行政理念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谋求“强国”的另一面,强调“弱民”,即压抑民众的欲求、智能、意愿、权利,限制其可能参与社会管理和国家行政的条件.
  《商君书·垦令》主张的政治导向包括“民不贵学问”,以为:“民不贵学问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而不殆.”又期望“农静诛愚”.俞樾《诸子平议》指出“诛通作朱”,“诛愚”就是《庄子·庚桑楚》“人谓我朱愚”的“朱愚”,“朱义与愚近”.高亨将“农静诛愚”解释为“农民安静而愚昧”(《商君书注译》,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版,P25).商鞅以“愚农无知,不好学问”作为行政理想,主张彻底的愚民.《商君书·农战》中甚至说:“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民众中有千分之一的人有一定的知识,也会败坏行政主张的实施.民众心理简单,专心务农,就便于管理,易于驱使:“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商君书·壹言》也说“治国者贵民壹,民壹则朴”.所谓“夫开而不塞,则短长;长而不攻,则有奸”,按照高亨的译文,就是说:“治国,如果开导人民的知识,而不加以堵塞,人民的知识就增长.人民的知识增长,而不去攻打敌国,就产生奸邪.”(《商君书注译》,P83)
  对于民众和行政的关系,《商君书·说民》期望“政胜其民”,期望“法胜民”,认为:“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用“政”“法”压制民心、民欲、民智、民权,则“兵强”.如果反之,则“国弱”、“国乱”.
  《商君书》专有《弱民》一篇,开篇就提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的政治公式,强调“有道之国,务在弱民”的主张:“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朱师辙《商君书解诂》说,“朴则强,淫则弱”应作“朴则弱,淫则强”.按照有的学者的理解,这段文字可以这样读:“民众朴实,就不敢抗拒法令;民众放荡,就不把法令放在眼里.不敢抗拒法令,思想行动就不会越轨;蔑视法令,就会胡思乱想胡作非为.思想行动规规矩矩,就能听从役使;胡思乱想胡作非为,就难以驾驭.”(《商子译注》,齐鲁书社1982年10月版,P142)可以看到,商鞅期求“民弱”,是要让民众朴实专一,简单麻木,恪守法轨,服从控制.《商君书·农战》中的说法,就是“民朴一”,“则奸不生”.
  《商君书·弱民》又写道:“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强而强之,兵重弱.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民弱而弱之,兵重强.故以强重弱,削;弱重强,王.以强攻强,弱,强存;以弱攻弱,强,强去.强存则削,强去则王.故以强攻弱,削;以弱攻强,王也.”这里具体涉及“弱民”的政策导向.这段话的文意,据高亨提示,即:“政策建立人民所憎恶的东西,人民就弱;政策建立人民所喜欢的东西,人民就强.人民弱,国家就强;人民强,国家就弱.人民所喜欢的是人民强;如果人民强了,而政策又使他们更强,结果,兵力就弱而又弱了.人民所喜欢的是人民强;如果人民强了,而政策又使他们转弱,结果,兵力就强而又强了.所以实行强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弱而又弱,国家就削;实行弱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强而又强,就能成就王业.用强民的政策攻治强民和弱民,强民是依然存在;用弱民的政策攻治弱民和强民,强民就会消灭.强民存在,国家就弱;强民消灭,就能成就王业.可见,用强民政策统治强民,国家就会削弱;用弱民政策统治强民,就能成就王业.”(《商君书注译》,P161)“民”被区分为“强民”和“弱民”.在通常的情况下,成就王业,要消灭或者压制“强民”.实行“弱民”的政策,就能够“成就王业”.秦政的历史性成功,应当就是遵循了这一原则.秦政的失败,也与这样的政策倾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