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兵马俑同样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1:07:36
和秦兵马俑同样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和秦兵马俑同样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和秦兵马俑同样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和秦兵马俑同样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新石器时代.
  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陶鹰鼎
  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铜鼎
  亦称:司母戊大方鼎.
  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一说为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另一说为商王且庚、且甲为其母而作.此鼎型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有“青铜之冠”之称.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利簋
  西周早期.
  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形,侈口,鼓腹 ,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 , 述及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木)星当空,与《尚书 武成》、《淮南子 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盂鼎
  西周西周康王时期.
  鼎高一百.八厘米,口径七十八.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三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同时记载给盂的赏赐相传此鼎於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为该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解放后,1951年潘氏后人捐献国家.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宝等数类.大盂鼎属於瑰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首位.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虢季子白盘
  西周.
  虢季子白盘铸于周宣王时期,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重器.此盘造型奇伟,原器高39.5厘米,上口呈长方形,口长137.2厘米,腹下敛,平底,曲尺形四足.四壁各有含环兽首两个,腹上部为窃曲纹,下部为环带纹,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虢季子白盘被誉为西周三大青铜重器之首.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此盘自道光年间出土后曾被当地农人用以喂马,后县令以数钱据为己有.几经动荡,此盘被刘铭传觅得,极为珍惜.在其后几十年内,凯觎此盘者不乏其人,刘氏后人将盘重埋地下,远避他乡.解放后,刘肃将此盘掘出献给国家.自此,虢季子白盘才得以重放异彩,供世人欣赏.
  虢季子白盘先曾藏于故宫博物馆,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嵌绿松石象牙杯商代.
  高30.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象牙杯是用象牙根段制成,形似现侈口薄唇,中腰微束.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杯身有雕刻精细的花纹且具有相当的装饰性,上下边口为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间隔为四段,第一段为饕餮纹三组,两侧有身有尾,眼、眉、鼻镶嵌绿松石.第二段是杯身纹饰的上体部分,二组饕餮纹面部结构清晰,兽口下面为一个大三角纹,三角纹两侧有对称的夔纹,头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都镶嵌绿松石.第三段刻三个变形夔纹,眼部镶嵌绿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绿松石带相隔.第四段的三组饕餮纹眼鼻同样是镶嵌绿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饰以三组饕餮纹,但形态却各异.这件象牙杯,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手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虢季子白盘铭文
  虢季子白盘铭文白话译文:在十二年正月初吉期间的丁亥日
  虢季子白制作了宝盘.显赫的子白,经营着天下四方.进击征伐玁狁,到达洛水之北.斩了五百个敌人的首级,抓获俘虏五十人,成为全军的先驱.威武的子白,割下敌人左耳献给了王,王非常赞赏子白的威仪.王来到成周太庙的宣榭,大宴群臣.王说:“白父,你的功劳显赫,无比荣耀.”王赐给子白配有四马的战车,以此来辅佐君王.赐给朱红色的弓箭,颜色非常鲜明.赐给大钺,用来征伐蛮夷.(子白作器以使)子子孙孙万年永远地使用.
  ◆晋侯苏“编钟”
  西周厉王时期.
  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钟上都刻有规整的文字,共刻铭文355字,最后两钟为2行11字.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
  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抢救回.1993年初,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残存的2件小编钟,形制与14件晋侯苏钟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连缀起来,证实上博从香港抢救回归的14件钟与此次发掘出土的2件钟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编钟数目应是16件.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
  ◆大克鼎
  西周晚期.
  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由于窃曲纹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纹.鼎腹内壁上铭文共28行290字,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内容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克对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协王室,仁爱万民,管理国家.英明的周天子铭记着师华父的伟绩,提拔他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此鼎系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著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太保鼎
  西周初期.通高50.7厘米,口径 23×36厘米,方形,二直耳,耳上各有两个立虎,器身上有棱脊与纹饰,腹内有“太保铸”三字.传系清季山东梁山出土,此太保系辅佐周成王的召公奭.
  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新石器时代.
  食器,口径10.6×9.2、高5.7、底径7.6×7.2厘米.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木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生漆.朱漆碗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良渚出土“玉琮王”
  新石器时代.
  高8.8厘米 射径17.1---17.6厘米 孔径4.9厘米.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琮体四面中间由约5厘米宽的直槽一分为二,由横槽分为四节.这件玉琮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注:“琮,瑞玉,大八寸形似车 车工 两字合成一字 .这是对琮的最早定名.根据《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琮是一种用来祭祀地神的礼器.看良渚文化的玉琮, 它的形状内圆外方,中间为圆孔.专家们推测,它可能是原始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方象征着地,圆象征着天,琮具有方圆,正是象征天地的贯穿.在当时,每当丰收或祭日时,就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良渚先民就用它来与天地神灵沟通.因此,玉琮是良渚人所用的宗教法器.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反山第十二号墓墓主关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这件玉琮的制作,技术高超,可称神工鬼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瑰宝.
  现藏于:浙江省考古研究所.
  ◆水晶杯
  战国.
  高15.4厘米,敞口,斜壁,圆底,圈足外撇.素面无纹饰,透明,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此杯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宝用器皿,国内罕见,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
  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
  现藏于: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