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的名言要名人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3:49:46
科技发展的名言要名人的

科技发展的名言要名人的
科技发展的名言
要名人的

科技发展的名言要名人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命充满快乐和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
--巴甫洛夫
●整个社会由于科学迅速发展得到的好处待以弥补其所造成的损害.
--斯坦普
●科学的幻想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
--费定
●科学的目的不在于为无穷的智慧打开大门,而是在无穷的谬误前面划一条界线.
--布莱希特
●科学的进展是十分缓慢的,需要爬行才能从一点到达另一点.
--丁尼生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
--布埃斯特
●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轻人类生存的艰辛.
--布莱希特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爱因斯坦
●科学给人自由,以反抗自然法则.它致力于把自然力量的魔杖交到人手中;它要使我们的精神摆脱万物的奴役.
--泰戈尔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全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科尔莫戈罗夫
●一种科学要对人类的知识有所贡献,也不必勉强人家信服.相信不相信,要看成绩,它可以耐心等待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弗洛伊德
●人类用知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
--克罗齐
●生活给科学提出了目标,科学照亮了生活的道路.
--米哈伊洛夫斯基
●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
--毛泽东
●观察、试验、分析是科学工作常用的方法.
--李四光
●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高尔基
●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
--罗蒙诺萦夫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叶剑英
●治科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而治史学者,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
--王国维
●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
--列宁
●真正的科学就能够提高人民的自学,非科学的东西就会加深人民的迷惘.
--徐特立
●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
●科学,按其本质,是历史的;历史的继承和批判,无疑是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赵金珊
●科学,绝非轻而易举的事业,只有坚毅的智者才适于从事科学.
--蒙田
●科学,绝非富于神秘色彩的号角,而仅仅是人们手中改造世界的工具.
--约翰?伯纳德
●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梁启超
●真知特识,必从科学而来.
--孙中山
●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
--斯大林
●科学与艺术是人民的光荣,并给人民增添幸福.
--爱尔维修
●科学与艺术属于整个世界,在它们面前,民族的障碍都消失了.
--歌德
●科学之兴,实对抗于宗教.
--蔡锷
●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钱学森
●科学失去道德标准,接着就会丧失认识力量和实践活动,于是科学就变成伪科学.
--皮萨尔日夫斯基
●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域,人们应当勇敢去探索.
--童第周
●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
--艾森豪威尔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徐特立
●科学把品德高尚的人与那些我们不应该尊为英雄的人面善心的人严格地区分开来.
--约?德莱顿
●自然界是解决科学难题的最好的和最客观的老师.
--道库恰耶夫
●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顽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进行工作的历史.
--寺田寅彦
●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
--爱因斯坦
●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出半步,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
--温伯格
●天才跟科学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斯宾塞
●科学家的成要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
--高尔基
●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
--伽利略
●科学是我心中的温暖和愉快,你使我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入狱者虽难得重见天日,你却能把锁链和铁窗粉碎.
--布鲁诺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达尔文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
--霍金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斯宾塞
●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
--契诃夫
●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人民需要科学,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必将沦为殖民地.
--约里奥?居里
●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系统.
--高尔基
●科学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
--乌纳穆诺
●科学是对狂热和狂言最好的解毒剂.
--亚当?斯密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科学都是对一切可能的事物的观察.所谓先见之明,是对即将出现的事物的认识,而这认识要有一个过程.
--达?芬奇
●所谓科学,包括逻辑和数学在内,都是有关时代的函数,所有科学连同它的理想和成就统统都是如此.
--穆尔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巴斯德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书本要服从科学,而不是相反.
--培根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居里夫人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科研人员既要有严肃、严密和严格的学风,又要有敢想、敢干和敢闯的精神.二者不可缺一.
--朱兆良
●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一向比较重视对最终结果的预测.
--卢嘉锡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看来大胆还是必要的,当然大胆要建筑在扎实工作基础上.
--赵金科
●科学规律的本身是客观真理,是不会陈旧的.人们运用这些规律的方式和作出的相应设计方案,却是日新月异的.
--王竹溪
●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说来不外是这样: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
--培根
●科学、科学知识总是假设的:它是猜想的知识.科学的方法是批评的方法:寻求和消灭错误并服务于真理的方法.
--卡尔?波普尔
●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
--胡适
●科学需要一个人的全部生命.
--朱冼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是综合的、大规模的、集体的事业.
--王方定
●科学知识的积累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至于最后由谁来总其大成,也许带有偶然的、幸运的色彩.
--谈家桢
●进步不是什么事件,而是一种需要.
--斯宾塞
●前进是生活的法则,不然人就不能称作为人.
--勃郎宁
●科学本身就有诗意.
--斯宾塞
●任何科学的结论都不该看成是永恒不变的.
--邓拓
●搞科学、做学问,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要很严格地搞一辈子工作.
--华罗庚
●对全人类来说,只有一种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学的进步.
--圣西门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斯宾塞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
--高尔基
●科学常是在千百次失败后最后一次成功的.
--徐特立
●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
--周培源
●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雨果
●向一切成功者和失败者学习思想方法.
--何祚庥
●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
--陈佳洱
●科学是“无知”的局部解剖学.
--霍姆斯
●人们喜欢猎奇,这就是科学的种子.
--爱默生
●一切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意味着对未知的新征服.
--卡尔?波普尔
●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精神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
--郭沫若
●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
--钱三强
●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
--钱三强
●科学技术体系本身是一种现代社会组织,必须以一种现代精神原则作为运动动力,仅仅依靠增加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并不能获得所期待的科技产生.
--何家栋
●科学和民主,它们取消了人和自然的差异,也取消了人和人的差异.
--王安忆
●高科技的发展又确实是一柄双刃剑.
--孙明哲
●科学可以增加人的积极知识,但不能提高人的境界.
--冯友兰
●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
--胡适
●科学的任务,就是要穷探宇宙、社会和人生的一切幽微奥妙.
--严北溟
●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应当用来造福人类的,原子能应当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巴金
●科学的知识,虽是广大精微,但亦是常识的延长,是与常识在一层次之内底.
--冯友兰
●科学就是对常识的不断冲击、突破和超越.
--俞吾金
●中国人的思维总喜欢要求科学直接为社会生活服务,因而,科学常常变成或只是技术,对科学的独立意义、独立力量,对科学本身思辨的完备等等,便不够注意.
--李泽厚
●中国的科学未能发展成为现代科学即是由于这种植根于立即应用的态度.
--李亦园
●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
●科学与民主,本来是一对命运相同的孪生姐妹.是科学的昌明创造了政治的民主.反过来说,也就是有了民主的政治才能推进科学的昌明.
--夏衍
●科学永远对抗着迷信以及一切蒙昧无知的思想.
--竺可桢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坚持科学真理,也许比发现真理更艰难.
--远德玉
●科学虽不是充实人的全圆,但它是这个全圆的一扇重要的弧面.
--郭沫若
●科学同思想自由是不可分离的.
--张岱年
●有高度的自由,才有高深的科学.
--徐复观
●科学属于全人类.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只有共同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凝成一股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前进.
--茅以升
●科学技术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弥漫渗透到社会肌肤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它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孙明哲
●科学的使命,是要造福社会,而不是造福个人.
--陶行知
●科学乃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系列认识活动--对于未知现象提出假说,用事实来验证或否证假说.
--何新
●科学不是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本领,也可以说,是已换得成果的活知识.
--敦源
●单为用而不含求知的意思,其结果只能产生“手艺”、“技术”而不能产生“科学”.
--梁漱溟
●科学精神的丧失,对一个民族来讲,并不仅仅意味着与愚昧和反动为伍,科学理性的黯淡与功利的甚嚣尘上是同比关系.
--翁宝
●科学的价值不是用功利的经济目光就可衡量的,它更多是一种纯粹的冲动,一个纯粹的幻想,或者就是一种精神.
--翁宝
●科学本身并不全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有着潜在的美和无穷的趣味,科学探索本身也充满了诗意.
--周培源
●科学进步与经济发展是不可分离的.
--张岱年
●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原动力.
--江坪

2003年SARS的流行,包括对SARS的所有猜测,都直接和人们日益关注的全球问题相关联: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对生物危害的检测、评价、监测、防范和治理的科学技术体系,是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技术、工程设计和设备等,防止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实验室和环境受到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物质和生物毒害物质的危害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生物安全问题至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传染病...

全部展开

2003年SARS的流行,包括对SARS的所有猜测,都直接和人们日益关注的全球问题相关联: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对生物危害的检测、评价、监测、防范和治理的科学技术体系,是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技术、工程设计和设备等,防止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实验室和环境受到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物质和生物毒害物质的危害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生物安全问题至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传染病的巨大危害
传染病包括人、动物、植物传染病,尤其是人类传染病是最重要的生物安全问题,传染病仍是全球死亡病因的首位,在我国,传染病仍然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SARS的流行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另外肝炎、结核、流感等传染病每年仍在全国部分地区、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流行或暴发
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
20世纪整个国际社会为禁止生物武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进入21世纪,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却已大大增加,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仍在继续研制和发展生物武器,另外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以美国“炭疽事件”为标志的生物恐怖对国际安全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是首位分离出冠状病毒,并发现冠状病毒变种是SARS病原的学者。SARS病毒属于RNA病毒,这种病毒的特性就是很容易与其他病毒基因进行重组,进而变成为新病毒。而且许多实验结果也显示,以这改变方式产生的新病毒,毒性会比亲代病毒更强。许多动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冠状病毒,而这种病毒又很容易出现变种,极具危险性。因此,袁国勇认为SARS病毒很有潜质,成为除了天花以外制作生化武器的病原。
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
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正如目前广受关注的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后对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等都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体细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
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讲,外来物种的入侵、生物资源的流失有可能给国家利益造成巨大损害。转基因生物体环境释放对生物多样性带来很大威胁。
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较其他理化实验室或其他各类实验室而言,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是一个特殊的实验室,在其中工作的每一个人以及与其接触的周围环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
目前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安全与和平的大命题。近年来,特别是美国“炭疽感染事件”后,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生物安全术语也经常见诸于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文件,见诸于各类媒体。SARS的全球流行无疑会使全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并将其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
与日俱增。1996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
20%,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
据调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
长率达48%。沿海地区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达8-10%。这些废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
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
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
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
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
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费量约100亿只,主要为发泡塑料制品,要禁
止生产和销售使用这些量大面广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就要开发生产其替代
用品,绿色一次性餐具由此应运而生。有关专家认为,绿色一次性餐具的开发
与生产正在成为我国新兴的环保产业。
12月中旬,科技部会同国家经贸委、环保总局、铁道部联合召开了绿色一
次性餐具技术开发交流会,会上,记者采访了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
王志学以及几家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王志学说:目前我国开发生产的绿色一次性餐具按原料种类,可分为纸
浆类、稻壳类、秸秆类和淀粉类。我国现有上百家企业生产纸制一次性餐具,
年生产能力约为30亿只。
纸餐具的原料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成本较高,且本身强度及防水抗湿
性较差,因此,它的推广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人们就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别
处,向科技要效益。如以稻壳为原料生产稻壳类餐具,我国现在有十几家这种
类型的企业,年生产能力约1.5亿只;秸秆类餐具以农作物的秸秆为主要
原料,我国目前也有十几个厂家,年生产能力达7500万只;淀粉类餐具以薯类
淀粉为主要原料,它的降解性好,回收后可做饲料。总而言之,国家对绿色一
次性餐具的研究与开发很重视,通过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科技发
展计划给予大力支持,不少企业的绿色一次性餐具的生产技术已比较成熟,具
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武汉远东绿世界集团公司就是以淀粉为原料,进行绿色一次性餐具科技攻
关和开发,经济效益初具端倪的公司。该公司总裁苏笑海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他原来在湖北轻工学院学的是工艺美术,1984年进武汉大学读的是哲学硕士
学位,后在德国学习和工作,欧洲的环境保护对他触动很大,就萌生了回国搞
环保产业的念头。苏笑海告诉记者:我学过工艺美术,是位唯美主义者,我今
天投身绿色餐具这样的环保事业,就是发端于我对美的最初认识;而美学的延
伸,说到底也是一种哲学。
在1992年至1996年间,远东绿世界公司开发的再生纸板一次性餐具和苇浆
模塑成型餐饮具由于科技含量较低等原因,生产规模一直未能扩大。1996年公
司派员考察了欧洲市场生物降解包装用品的技术情况,认为开发植物淀粉生产
全降解一次性餐具用品可能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种途径。1997年,由一批食
品、化学、机械专家组成,公司重点投资开发了全降解一次性餐饮用品,该项目
列入1997年度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他们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国内纸餐具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利
用国内资源丰富的红薯、玉米等淀粉为主要原料,代替了国外单一的价格较高的
土豆淀粉;在红薯淀粉原料中增加了20%的天然纤维,使餐饮具增加了明显的强
度,再运用食品膨化的加工技术使产品具有重量轻和柔软性;增加强度表面喷涂
处理及整形的设备,使生产出的餐饮用品具有防水、防油、耐热的功能等。苏笑
海做了个生动的比喻:就好比是建筑材料中的钢筋水泥,红薯淀粉是那水泥,而
切碎搅拌进去的各种干草和植物的根茎就是那钢筋,这样才能使餐具的强度明显
增强。
远东绿世界生产的以淀粉为原料的餐具产品,委托德国SGS机构参照国际食品
包装标准进行测试,盛装在摄氏100度的热水及热油二小时以上完全不变形,保
温性能优异。由于淀粉及添加剂均为天然植物原料,产品降解性能优异,经国家环
境测试中心测试表明,10天左右可降解90%以上,一个月内可以完全降解。
据介绍,由于该项目采用的是植物淀粉和植物纤维,成本较低,每一个有盖饭
盒成本为0.12元左右,无盖饭盒及碗、盘成本为0.07元左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远东绿世界公司拟投资1.6亿元,兴建年产50亿双一次性筷子、35亿只各类
碗、盘、盒等产品的大型全降解绿色一次性餐具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以
新增产值6.25亿元,新增利税约1.3亿元。基地的土建工程已于今年3月份动工,
已建成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如果后续资金能得到保证,预计1999年底即可达产.
苏笑海说:我们的科技优势是明显的,今后能创造的社会效益也是明显的:用淀粉
制作的一次性卫生筷子,其功能指标完全可以代替一次性木筷,仅此一项,每年即
可为国家节约木材资源近50万立方米;集团如果能达产,每年预计要使用20万吨
以上的红薯,加工成淀粉原料10万余吨,还可以使贫困地区10多万人口脱贫,促
进老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汕头绿恒实业有限公司从前几年开始,对稻壳制绿色一次性餐具进行开发,目
前也初步具备了工业化规模生产的能力,公司生产的稻壳制的一次性包装容器,特
别是提供超级市场使用的食品包装器皿等产品,已经开始试销日本、台湾、美国等
地。
绿恒公司生产的绿色一次性餐具,是将稻壳粉碎过筛,然后与几种可食性的有
机高分子粘接剂加水混合,再经冲压成型、烘干、喷涂等工艺,生产出不同形状的
盘、碗等器皿。

收起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

全部展开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一、开阔视野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因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收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