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0:32:23
观后感

观后感
观后感

观后感
如果说这样的机遇可能存在.
世界暂且完美,只是人心易变,时间不止罢了.
人的意愿,不可能有贫穷.
没有人不渴望富有.
只是能力有限,起点差异.
有人为此惋惜,有人为此报复.
我在背后偷笑.哪里有我的将来.
————
你脚踩着云朵,心里默念着无望的贫穷.
你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希望他不再重蹈覆辙.
破饭盒,破衣服,破鞋子,破房子.
剩下完好的人心.
————
小狄.
周围的人,被物质污染,心存险恶.
常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我.
我一直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
我更希望父亲能给我一双有力的翅膀.
让我自己飞.
————
小七.
被赋予神秘的生命,陷落地球.
我不知地球人的险恶.
我不知人心.却遇见一个小鬼.
他把我当成玩具,同样强加他的意志于我.
当他发觉自己的错,我已经在回家的路上孤独行走着.
人们行色匆匆,根本没有注意到我这个小东西.
————
星爷.
我不能不说.
你转形转得太成功了.
CJ7,你说是你用特技最多的电影.
我赞同.光是那小七的表情就费了不少心思.
我佩服你对电影的执着.那份虔诚.
CJ7里.你很干脆,连自己所饰演的,名字都没有.
这或许突出了电影中的精神.
民工.永远都那么不起眼.
你把它神话了.电影确实是现代人的寄托.
————
前段.
公子哥在食堂嚣张的桥段.电影厅里很多人都笑了.
多可悲的成熟,父母的失败,物质的饱满.
你们笑.不停地笑.我笑星爷够猖狂.
揭露了你们的真实面目.我为此感动.小小流泪.
半拉子.你的住所.和自己的孩子玩耍.苦中作乐.
加班加点为了能供孩子读书,不至于饿肚子.
老板在工地骂你.说你儿子的分数不真实,是作弊来的.
你顶嘴.没有作弊!信心十足.
后来.老板给你以个红包,并且道歉.
失落和孤单.断断续续.
————
奇遇.
小小飞碟一落下.小小七落入怀抱.
爱就像一阵风.没有呼吸.静悄悄的.
幸福来了.良知有用处了.
————
星爷说.我们虽然穷.但是不撒谎,不打架.努力读书,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这句话重复很多次.看电影的人,心慌慌.他们恐惧,这句简单而有用的话.
可惜.你从工地的高楼上掉了下来.
小狄在手术室外.透过窗口看到老板和老师失望的表情,他们说你去世了.
他不知所措.安慰自己天亮以后你会回来.袁老师为此惋惜,却无力挽回.
小七.得知你去世后,眼睛沾满泪水.世界不公.确实是这样.
————
你醒来.惊喜地发现,老爸睡在身边,打着呼噜.
突然发现,他对自己如此重要,扑在他怀里哭了起来
发誓.我以后一定让你管我.你不能不管我了.
父子俩同病相怜.
你醒了,小七倒下了.等价交换在此体现.
————
————
生活仍在继续.小狄戴着小七的尸体,不肯丢弃.
世人对电影的理解能力很有限制.
因为对自己本身的怜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
《长江七号》.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心感受.
————
小飞碟降落.
无数个小希望,向人世奔来.
我心生无限感慨.
哎.星爷,您辛苦了.

在没有情人的情人节里,选择和老公看一场电影,因为有两张客户送的票,一直未用。临出门才发现票的反面明确规定此票情人节、圣诞节、影片首映均不能使用。无奈老公随手将票送给了婆婆,说等公公从外地回来让他请你看。因为自从当年在电影院里看过冯小刚的《手机》,他们再也没有踏进电影院的门。
《长江七号》是一个喜剧,最后却让我流下了眼泪,一个从农村到城市里求生存的农民工,一个妻子早亡,独着带着儿子白天干建...

全部展开

在没有情人的情人节里,选择和老公看一场电影,因为有两张客户送的票,一直未用。临出门才发现票的反面明确规定此票情人节、圣诞节、影片首映均不能使用。无奈老公随手将票送给了婆婆,说等公公从外地回来让他请你看。因为自从当年在电影院里看过冯小刚的《手机》,他们再也没有踏进电影院的门。
《长江七号》是一个喜剧,最后却让我流下了眼泪,一个从农村到城市里求生存的农民工,一个妻子早亡,独着带着儿子白天干建筑,晚上推着自行车捡垃圾的男人,一对生活在最底层的父子,看着小荻得知父亲去世后,他伤心的把老师推出门外,一个人躺在床上说,对不起袁老师,我真的累了,我真的要睡觉了,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一个应该在父母怀里享受千般宠爱的孩子,生活使他过早的承受了世态的炎凉,老师的势力,同学的欺负,超市里买不起的玩具……
看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快让我从记忆里遗忘的一对父子,记得一年前上班,经过徐州路,总会看到一位扫大街的工人带着一个一岁左右的男孩,男孩一开始是躺在破旧的儿童车里的,后来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只能坐着,或站在儿童车里了,中午的时候男人和儿子在大树下吃着从路边摊上买来的饭,有时白色的塑料袋里盛着土豆丝,有时是芹莱,却很少见到肉丝更别说鱼虾类的了。
一直没见过孩子的母亲,不敢去问,也曾作过几种猜测,是不是妈妈去世了?是不是离婚了或是为了生存去了更远的地方打工了?真是希望是打工了,哪怕是离婚了,不管这个人在不在身边,至少孩子是有妈妈的。
这半年由于有同事的顺路车捎我上下班,很少再走那条路,即使偶尔经过却再也不曾见过那对父子。
如果你去留意,在我们的身边又何止这一对父子或母子呢,建筑工、送水工、洗碗工、清洁工等 ,他们背景离乡,他们满怀憧憬,生活在每座城市的边缘,挣扎在钢筋水泥的缝隙,想想我们的孩子住在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的房子里,长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疼爱里,而他们却在餐风露宿里长大……

真的感谢周星驰,他总是能发现生活中的小人物,他似乎最了解穷人的悲喜,但不知这个给我们带来无尽欢笑的大明星,能否给他们带来一只《长江七号》,真的希望有一只可爱的《长江七号》给他们带来欢乐!

收起

========数百片原创长江七号观后感都在这里=========
http://tieba.baidu.com/f?ct=318767104&tn=baiduKeywordSearch&sc=270&pn=0&rn=50&lm=4&rs4=1&rs3=5&word=%D6%DC%D0%C7%B3%DB
《长江七号》周生又一座高峰 作者: 四眼崽
任何一部电影都会有负面...

全部展开

========数百片原创长江七号观后感都在这里=========
http://tieba.baidu.com/f?ct=318767104&tn=baiduKeywordSearch&sc=270&pn=0&rn=50&lm=4&rs4=1&rs3=5&word=%D6%DC%D0%C7%B3%DB
《长江七号》周生又一座高峰 作者: 四眼崽
任何一部电影都会有负面的评价,而且周星驰先生应该非常喜欢倾听这些负面的评价。我觉得有反面的声音很好,甚至我一直也在的“周星驰贴吧”里面转一些负面报道。“星迷”也非常大度,容纳除了谩骂之外的任何声音。甚至有人鼓励继续把反面的评价拿过来一起研究一下。但是,看了一些评论之后,我只用“失望”这个词形容发表评论的人,尤其是对那些号称“资深影迷”的评论者。于是心里面一直盘算着写一篇文章,算是作为一个所谓“资深”影迷对这些反对声音的一个答复,同时也把我们绝大多一直在真正关心、敬仰周星驰先生的新作《长江七号》观后的一些浅显感受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下,或许大家也有兴趣看看我们内心既与褒奖不同又与贬低不同的声音。构思了一阵子,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再回去找那些负面的评价作为参考的时候,那些帖子却不知道沉到哪儿去了。
下面我从电影的主要元素几个方面逐一做一点点评价,算是一点浅显的总结,当然这其中不都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可能更加代表了很多看过多次《长江七号》影迷的内心独白。
(一)真正有诚意儿童商业电影
(1)谁是未来的希望?
我想如果我从小都没看过一部让我记忆深刻的电影,或者说让我精神振奋同时又能感动的电影,或许我这辈子都只能在童真泯灭之后不断通过追忆来怀恋童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像《哈利·波特》这样惊险刺激的奇幻儿童大片,也不缺乏像《变形金刚》这样的充满工业气息的狂想科幻电影。但是,他们都那么适合儿童么?很多暴力和惊悚成分,加之还未成形的电影分级制度,我们的儿童他们在看什么样的影片?或许是我的理解有问题,或许他们根本就还没有认真正有诚意创作一部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当我们的孩子在家里对着电视看《家有儿女》的时候,我们电影工作者也不知道作何感想,或许也在羡慕情景喜剧的魅力吧。
孩子们从小就没有电影梦,孩子们从小就只有暴力打斗的电影熏陶,那未来的电影谁来做,还能做好么?我斗胆猜测,周星驰9岁在电影院因为李小龙的电影激动不已,而今天,他也需要电影院的黑暗中有几颗如同当年自己一样激荡的幼小心灵。这似乎正是他拍摄“儿童商业电影”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他知道李小龙的电影其实并不适合儿童观看,而且从上一部《功夫》当中,这个受李小龙启发的成功导演已经完全超越了李小龙的境界。《功夫》体现了人性挣扎的真正意义在于,你是否能正视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周星驰在不停的挣扎后,在蓝天白云之间畅游,悟到了“人”的渺小与真谛,终于战胜了自己,以无限的胸怀化解了火云邪神的暴虐,这比打得他无力还击更厉害,因为星驰彻底瓦解了他的恶,那两掌极具摧毁性的如来神掌,没有打在他身体上,而是将如来神掌外在的有限力量转化为内在的无限宽容:“想学啊?我教你啊!” 在功夫的勇气和不息精神中已经融入李小龙年轻生命里不具有的宽容情怀。李小龙,得此弟子,夫复何求啊?
(2)谁在填补这个缺口?
周星驰在自己的巅峰时刻,有勇气做出各种题材上的探索,放弃过去自己所熟悉的和擅长驾驭的题材,不是因为他觉得这样的片子多么有商业价值。而是他觉得,在华语电影圈,好像没有人有勇气拍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商业电影”。他说:你们都觉得麻烦不愿意碰的题材,我来。过去的几年里面华语电影圈真正站到儿童视角的作品微乎其微,无论是题材、角度、制作水准、包装能力……无一令人满意之作。幸好还有《长江七号》,但是的确是发行公司出于营销的考虑,定位成了“科幻+温情+喜剧”的电影。其实这是一部十足的儿童商业电影,周星驰的主力影迷并不是儿童,而且营销的重点也不是儿童,因此可能会令许多孩子错过这部优秀的商业电影,另一方面反而招致了很多还没有成家有孩子年轻影迷的讨伐之声。对于一个成年的影迷来说《长江七号》只能说是意犹未尽,充满期待的3年等待,等来的却一部周星驰式的儿童电影。世间只有一个周星驰,我们已经“霸占”他这么多年,暂且把他让给我们的孩子,那些未来能够承载电影梦想的人?况且,《长江7号》能提醒更多电影人,原来儿童片可以这么拍滴。
《长江七号》的纯净电影,放弃了哪怕是花哨的暴力镜头,放弃了哪怕是生活化的脏话,放弃了哪怕一点点血腥的死亡……孩子们的打斗和嘲笑,说到底不如说是游戏,而且在面对大人的时候一切都化解了;唯一一句“你大爷的”,也巧妙的省去了一个关键的动词,变得妙趣横生;周铁的死也只用一个象征性的下坠动作和一群蜂拥而至的工友以及在医院隔着玻璃门听不清对白的话语表达了所谓的死亡,“七仔”的死亡也是通过了变成公仔的方式宣告出来,最后又都死而复生。他们的所谓“死亡”,更像是一场归期难料的离别。它让孩子经历生命里最初的忧伤,又能对奇迹发生充满着期待。精炼出来的“不要偷、不要抢、不说脏话、不吹牛、不打架、有骨气……”这些是每一个孩子需要保持一生的最初道德。可爱的七仔、贫穷善良的父亲、美丽温柔的女老师、与小伙伴们握手言和……这是一个孩子能拥有的最美好的梦。20年前我们都很穷,那其实就是我们的童年,《长江七号》可以窥见每个穷苦孩子的童年。
从他和记者的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拍摄别人不选择的题材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需要对投资人的资金负责,但是每一次他都做好判断失败的准备。在这个心态上制作电影,这样的诚意,谁人与之比肩。尽管这部《长江七号》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也许在未来的几年里就会有超过这部电影制作水准的儿童电影。但是我相信就目前的这票人,想弄出一个《长江七号》来,我看没有个5年还真有点难为他们。周星驰说:“不代表题材好就一定反响好。做不好,一样会失败。我每一次都做好失败的准备。”我相信,他所做好的失败准备,只留给了“判断失误”而不是“做不好”。
(二)简单的情节能不能制胜?
(1)非同一般的简单
绝大部分反对声音都在诟病这部电影的情节简单,仓促,铺垫不足。这些声音和《功夫》上映之后几乎是一样的。其实,电影表现主题的方式非常多,有通过丰富复杂的情节表现的、有通过完美的画面表现的、有通过交叉的线索表现的。电影界唯独缺乏依靠简单制胜的案例。要说有也只有之前的《功夫》和《少林足球》。说道情节的铺陈和设计,大家可能忽略了周星驰的电影史。在周星驰自己作者化的作品里面(《国产零零漆》、《破坏王》、《食神》、《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等)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他只中意简单的东西,他玩深沉么,玩概念么,玩花活么?而好莱坞电影工业也昭示着超级商业片的成功模式与周星驰的电影主张殊途同归。在台湾,周星驰接收访问的时候曾经说过:“《长江7号》比以往的电影困难许多,因为想要搞笑却又不能教坏小朋友,要让他们看得懂又要好笑,还得兼顾到大人,不能让大人觉得太过幼稚却也要觉得好笑。给小朋友看的,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一直想拍简单的电影。可能是年纪大了,往往是最简单的电影,越觉得好看。其实,越简单的剧本越难拍。”我把这个称之为“简单主义”,而且相信简单主义才是一个电影创作人认真研究的事情。
早在三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周星驰电影和京剧艺术》,其中有一段文字应该较好的阐述了“简单主义”为什么胜出的原因:“戏剧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常见和熟知的桥段下表现不寻常的多样的角色经历。也就是说受众对情节和人物背景烂熟于胸,他们期待的不是故事而是演员的演绎过程,这样的表演才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大家明明知道这是个梦,但是都非常投入地和这个造梦人一起分享这个梦想。这就是娱乐,也是我们需要艺术的最大理由。任何一个剧种的核心魅力不是剧情、技术而是演员的表演。他们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桥段进行无数次的演绎,不同演员的表演都有不同的视听感受和艺术效果,这就是我们很多戏剧爱好者为什么喜欢反复揣摩同一出戏的缘故。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戏剧形式吸引受众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周星驰的表演已经绝对凌驾于电影本身之上,因为周星驰电影其实一直在重复相同或者相似的桥段,但是每一次他的表演都让人过目不忘,都能引起每一个市井小民的共鸣。受众对周星驰的期待已经绝对超越的电影本身,大家都在等待他以同一种姿态出现让自己找到自我解嘲的理由和实现梦想的期待。所以他的电影我们反复观摩,但却每次都能乐在其中、屡试不爽、高潮迭起、念念不忘。但是,最近几年周星驰的作品中,他把自己进行了分解,把一切交给了其他角色(这在《看电影》的一篇专题里面可以得到明显的验证),来表现大家喜欢的那个“周星驰”。因此,大家纷纷抱怨星爷表演无突破,没劲极了。其实,真正研究周星驰的人应该发现,这个人的表演基本上已经羽化成仙了,相信学表演的人应该深有体会,这一点我下面的段落再和大家慢慢分享。
我们再说回“情节简单”上来,简单意味着通俗,在通俗的题材上做文章,可能是目前大部分电影创作人所回避的,我们可以回望这些年的“商业大片”无一不是冠以“情仇生死”等等大的不能再大,复杂到不能在复杂的主题,而结果是什么,他们给华语电影工业的发展贡献了什么,高票房并不是治愈百姓审美疲劳的良药。有人评价《集结号》是一部有“人味”的电影,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只有“喜剧导演”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关心人。大片导演把“人味”都消灭掉了,剩下了一堆暴力、情色以及无聊的阴谋斗争。说到底一部电影的魅力根本是来自对那个核心“人”的关心,有这一点铺底的作品才有资格称之为好作品。著名学者魏明伦说:“周星驰的戏自成体系、简约精辟、一针见血,他一定能把更多电影人带进更为高尚的人文境界。”我想这三个词基本上点明了两个奇才内心默默相通的部分。那么我想看过《长江七号》的观众应该明白了,简单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简单。这部糅合了励志、儿童、科幻、温情的作品,让那么多成年人失望,让那么多期待复杂搞笑情节和人失望,让那么多期待展现全新世界观、宇宙观的科幻迷失望,其实、科幻特效和搞笑情节只是一个造梦的载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充满了对“人”的关怀,它饱含悲悯之心,有了这些加上周星驰这些年的积淀,一定会让你在简单之外领略到《长江七号》可以照进很多人的梦想与人生的力量。
(2)与部分影评人商榷
昨天,我就在期待一份属于《新京报》自己形式独特的观影报告,在北京的各大报纸当中,《新京报》评论的水准是众多报纸中最令人欣赏的。但是,早晨我打开报箱看到的却是几篇令人失望的评论,譬如《胜在导演,败在编剧》。所幸的这几篇文章并不是出自我一向敬仰的星迷师兄“谷峪”之手。原来一直以为只有他们还不会让我觉得孤单,现在我只能扼腕,痛失“良师益友”了。文中列出了两座高峰:李安和杜琪峰,并且指出周星驰不能和他们并列。我斗胆从这“李杜”二人对周星驰的评价当中猜测一点线索,那就是在他们心目中周星驰的能力都高过了自己,虽然有一点点谦虚的成分,但至少应该并不是这篇文章中周星驰低人几等的结论吧。
另外,一个在编剧上毫无造诣的人,在这里评价编剧。不是我对你有偏见,也不是说我就做过编剧。我记得“周家班”成员林子聪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说道:“作为一个观众或者影评人,你要评论的就是好不好看的问题,而不是导演功力和编剧的问题,你一天都没干过,有什么水准保证你发言的客观性?”的确,不了解或者研究不够的情况发言很容易影响你的判断。下面我谈谈关于“剧情张力,情感紧张度”的一点自己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我非常惊叹周星驰怎么又能想出这样一个剧情模式,在超现实主义题材的基础上附着了太多想象力的东西。超现实主义需要精炼简约,需要深入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想象力除了那只“太空垃圾狗”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人,就是一群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各自的精神属性。如果没有想象力的灵魂,特技做得再入微、再细腻也只是技术,做出来的外星生物也同样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没有爱,而周星驰赋予了这个外星生物完整的感情、性格和灵魂。在这部电影里面有太多反差,幻想与现实的反差,男孩和女孩的反差,快乐和忧伤的反差,穷和富的反差,美与丑的反差,得意与落魄的反差,善良与恶毒的反差,周星驰把每一个地方的反差用到极致,这就是戏剧性,又是超现实主义,整部戏的所有的剧情转折衔接、情感张力都是在一个个反差中精准的表现出来。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电影里面令人心碎的场景和情节:建筑工地工头在时下造城运动中所表现的老乡式对白与肢体语言是最典型的“建设者嘴脸”和底层草根沉寂善良的反差对比;新闻媒体对所谓飞碟事件目击者采访时所表现出来的急切表情和那个“无厘头”大叔的漫不经心的反差对比;富家同学那种“暴发户”子女在校园种种飞扬跋扈的表现和诚实本分富有爱心的“穷孩子”的反差对比;“精英知识阶层”善恶的反差对比;周铁的住所是一座已拆但并未拆完却又随时可能被拆掉的贫民窟与远处高楼大厦的对比;周小狄所表现出“小强”式的对白与时下儿童那成人般的心境的反差对比;一个“太空超人狗”和“太空垃圾狗”的反差对比,一段欢快的音乐与一个充满悲情的画面的反差对比……都是时下这个时代的多棱镜,似万花筒般地在片中展现开来,我想,如果你看不到周星驰的心,你就等于没有看过《长江七号》。这部电影用父子情感线、小人物内心渴望实现被时代社会所尊重以及那种心怀传递梦想的愿望,将一切反差对比串接起来,使整部片子尽显出小人物在时代背景下命运的无根与飘泊,狠狠地楔入了影迷那颗善良的心,实现了星爷在片中所宣扬的人间温情与奋发图强的文化主题。
很多评论者喜欢将自己不喜欢的故事归结为“编剧有问题”,因为故事不是他所想看到的,然而这并不能说明编剧是有问题的,除非绝大多数人都这么看。但即便绝大多数人都这么看,也要看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因此没有可能只言片语就可以否定掉一个编剧的能力的。其实只有故事的整体才是编剧的表现,而看到的电影始终不是编剧一个人打造出来的。那么有人要说导演这个角色的不是了,你导演了一部我不爱看的片子,就是你的不是,这种说法很主观,完全是萝卜青菜的问题,丝毫没有可探讨性的。而对于《长江七号》的故事,编剧做到了让故事顺利发展,笑泪参合又完整动人,有亮点也不乏新意。情节简单,当然不能跟那种有着离奇曲折的线索的影片相比,因为这是一个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他们没有那许多夸张的经历,没有受过特殊的教育,没有显赫的背景更没有过多值得炫耀和夸张的地方。然而周星驰能从这个“小”处切入,挖掘深层的含义,小中见大,告诉我们做人的基本。或许以他一个亿万富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现状,有人始终觉得会有出入,但他之所以受到大众追捧那么多年,就是因为他这种关注小人物的精神。所以简单中看出不简单,平凡中见证非凡,他做到了。
周星驰的高明就是他避开了那些依靠奇幻或者近乎常理的度桥手法,找到了在这部电影里面既能推动情节发展又不至于落入思维俗套的编剧手法。或许评论者也并不知道周星驰在编剧上付出了什么,他们的工作方法又是怎样?因此斗胆判断,“王惠玲、詹姆斯·夏木斯以及游乃海、韦家辉”的水准高过了“周家班”团队。很显然在华语商业片领域,“周家班”的商业号召力要远远高过以上两位,当然,这个团队不是没有不足。只是我想,编剧导演这些我们都不熟悉的领域,我们还是不要批评为妙。周星驰说:你想?什么时候轮到我想啊?
(三)高屋建瓴的导演功力
(1)导演视角的宽广和深入
《长江七号》的拍摄背景不再局限于香港,其实自从《少林足球》开始,周星驰就已经逐渐淡化港片色彩了,他不仅仅是站到了华语片的视角和立场,而且影片更多的深入到作为一切核心的“人”的关怀当中。因此,影片的港片气质也几乎在一夕之间荡然无存,这一点对于注重周星驰作品香港地域特色的观众来说也许难以接受,但是从影片的效果来看,周星驰在“模糊化人物背景”这一点上表现得既不生硬,也不造作。他所要抓住的只是那些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劳作的手、盛饭的铝饭盒、奔驰的蟑螂、饭后的水果、破旧的鞋子、苍劲有力的背影、成绩单、玩具、宠物狗、贵族学校、美丽女老师、单亲家庭、重复的教诲、美好的幻想……这些元素完全谈不上任何地域背景的表现,与以往以香港为拍摄地时注重的生活化细节截然不同,但是《长江7号》胜在以情动人,父子之间感情脉络的扎实描写弥补了整体生活背景的缺乏。《长江7号》也许表现出一个讯息,那就是周星驰在有意识地减少港式特色的电影语言,而谋求更大众化、更世界化、更加人本化的表现方式。这也许能解释《长江7号》的故事是何等简单,它就是一个童话,加上了周星驰一贯的小人物信念,是一部倾注了周星驰堪称大师心血的作品。周星驰作品的终极价值观显示出他多年如一日的这种悲悯和济世的情怀,难道没有人为此感动。

收起

要学习小狄,要懂事,关心父母

前天看完《长江七号》,总体感觉不似想象般好,也许是周星驰转型还不太习惯的缘故吧,《长江七号》里面按照周星驰电影风格,同样借用了以往电影的不少片段,比如小狄穿超级运动鞋从天上掉下来时用如来神掌掀翻老师同学这个镜头,大家不难知道是《功夫》里面的,还有其它,比如《大内密探零零发》和其它的一些小片段,引起我失望的,其实是电影的情节,很没有感觉,论父子亲情,其实比较不自然,感觉小演员有时候的表演有些不实,且...

全部展开

前天看完《长江七号》,总体感觉不似想象般好,也许是周星驰转型还不太习惯的缘故吧,《长江七号》里面按照周星驰电影风格,同样借用了以往电影的不少片段,比如小狄穿超级运动鞋从天上掉下来时用如来神掌掀翻老师同学这个镜头,大家不难知道是《功夫》里面的,还有其它,比如《大内密探零零发》和其它的一些小片段,引起我失望的,其实是电影的情节,很没有感觉,论父子亲情,其实比较不自然,感觉小演员有时候的表演有些不实,且这方面比不上郭富城的《父子》,论友情,小狄和七仔的感情缺少互动,一开始小狄就只是想要利用这只具有超能力的外星狗,其间更是因为七仔无法达到要求而将七仔按进马桶的水里多次,还把它用袋子装了扔垃圾里,如果平等的朋友,相信如果另一方这样做,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吧,更何况是之前还为被欺负的“小”女孩打抱不平的善良小狄,之后也就是每天背着七仔去上学而已,七仔虽然是只被人格化了的外星狗,但是在影片里,完全是被当作一只狗来对待,七仔却为两父子夏天纳凉耗力修好了电风扇,更是不顾性命救活了周父,这样恐怕不是一只狗做的事吧。
但其实《长江七号》并不是一无是处,影片中周先生因公致死的那段,袁老师向小狄讲出实情的那段和七仔救活周先生的那段,都很感人。关于影片呢,不想多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说,看完周星驰的新片,没有什么感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