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是什么?3Q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5:54:47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是什么?3Q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是什么?3Q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是什么?3Q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是什么?3Q
我们一般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时候,总喜欢用两个说法:第一个是一提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马上就会想起三个字:“儒、释、道.”当然,“儒、释、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三大支柱,但是,三个方面是不是就是这样简单的并列呢? 在三家之前,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又是什么呢? 第二个讲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有的朋友还会讲四个字:“儒道互补”.现在国内外一些有影响的哲学家、美学家也都讲“儒道互补.”“儒”、“道”也是简单并列、互补的吗?在“道”、“儒”产生之前中华民族文化思想是一片空白吗? 这就是我们要思索的问题.大家知道,道家、儒家形成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在儒家、道家形成之前,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又是什么呢? 经过对历史碎片的考察,我们能看到一些很有趣的实证资料:如新石器时代 的彩陶纹饰 ,这个距今6000年的纹饰非常像太极图.58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画出了这样神秘的图画.为此,笔者请教了一些道教界的朋友,太极图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大家都说不清楚,大多数朋友说是从五代开始明确使用太极图和八卦图.一种思想,一种意象图形的发展总有它的来龙去脉.那么新石器时代此类图形是否是太极图的远祖呢?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排斥这种可能. 如果说新石器时代彩陶上这个图案具有太极的性质,那么,可以说中国人早在5800年前就有了太极和阴阳的意识.现代学者认为“二分制”是中华先民认识事物、表述事物的重要思想.简言之,“二分制”思想就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就是“合二为一”,就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言以蔽之,就是“阴阳对立统一”.另一个是中国传统的汉代画像石,上面有一个伏羲和女娲的像,两条交尾的蛇化生两个人,一个是伏羲,一个是女娲.他们一个拿矩,一个拿规,也是一阴一阳.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按照卦象说,应是震卦符号.无独有偶,陕西周原出土的大量西周陶文中也有许多卦象符号.用“—”代表阳爻,用“∧”代表阴爻,与青铜器铭文的卦象符号完全一致.大量卦象符号陶片的出土,说明远在西周时期,我们的先民已广泛应用八卦来定吉凶、断事理、决行为.有人称这种思维方式为“卦象思维”,笔者以为十分正确.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说,史载文王困里而演八卦就不是无稽之谈.我们也可以说,阴阳的观念、易变的观念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就有了.这就是实证.我们讨论问题,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是一定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 出发,卦象 符号 就是实证. 后来 经过孔子整 理的 《易经》和 老子 李耳的《道 德经 》里所表述 出来 的思想观念 ,应该是对前代 中华 民族传统文 化思 想的系统阐 述与 精粹小结, 而这种思想的核心是“道”与“易”的观念.“道”的观念在老子的《道德经》里表述得清晰而丰富,而易和变的观念在《易经》里得到了充分的解读与表述.这些理论经典都产生在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之前.孔子整理过《诗经》,也整理过《易经》.他在读《易经》之后,不无感慨地说:“嘉我以十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就是说《易经》出现在孔子之前.有记载说,孔子还向老子请教过关于道的学问.近人詹剑锋老教授在他的大作《老子其人其书》中把道家老子与儒家孔子的关系讲得很清楚.因此,如果我们简单的判定中华文化思想是“儒道互补”,恐怕不尽合适.至于以释迦牟尼为精神始祖的佛家,是汉代才传入中国的.中华民族是个非常开放的民族,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地与本土的道、儒思想融合在一起.至此,以道、易思想为核心、吸收了法家、墨家、道家、儒家、名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精髓,同时融合外来文化思想精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才真正形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有两个主要观念: 第一,阴阳对立统一观,即“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阴阳对立统一观体现在中国大文化的方方面面.治理国家,中国古人讲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就是一阴一阳.我们现在治理国家,强调两个口号,一方面强调“以德治国”,一方面强调“以法治国”,这也是一阴一阳对立统一的观念.中国人在审美观念上,讲究“中和”为美,“中和”这个观念很清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国过去大臣给皇帝递折子,皇帝如批“留中不发”,就是放在那儿不发.发出去的要符合分寸、符合规律,“中节”.中国人为人处世讲“中庸之道”,“中庸”是什么?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中庸之道是很有道理的,谁不遵循“中庸”谁倒霉.火气太盛的,把身边的人得罪光了,你还怎么在那地方生活下去.“文化大革命”中有这样一件滑稽事:工宣队进学校支“左”,提的口号叫“一碗水端平”.笔者被在牛棚关着,那时候就想,这不是开玩笑自相矛盾吗? 一方面批判中庸的人性论,说宣扬“中庸”就是不要阶级斗争,另一方面要工宣队“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这不是一边骂中庸,一边用中庸吗? 哲学上的混乱在政治生活的混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令人啼笑皆非.我们讲修身,修身讲究文质彬彬,讲仁义礼智信.文质彬彬是什么? 就是要求你讲中庸之道.修身其实就是修心.修身要有一个信念,就是做到不激不励,有一颗平静心,一颗与客观外界相应的平静心.中医治病讲“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讲“实则泄之”、“虚则补之”.这里最讲“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原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宋词分为两大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这两派一个突出阴柔之美,一个突出阳刚之美.豪放派代表人物苏东坡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抒发的是阳刚之气.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表现的是阴柔之美.应当留意的是以豪放著称的《赤壁怀古》写到最后还是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样具有阴柔之气的句子;而婉约派的李清照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豪迈诗句.这就体现了诗词中的阴阳对立统一.因此我们要用“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认识论去理解,分清主次、分清阴阳. 第二,易和变的观念.易、变的观念体现在《易经》、老子《道德经》所表述的这几句话里:一句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顶点就要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就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现在提倡的“与时俱进”也是这个理.再从中华文化来看,中华文化有这么几个板块:黄土文化、草原文化和湖海文化.在中原地区,以黄土文化为核心.我们的始祖轩辕,就是农耕文化的领军人物.五行、五方中地处中央戊己土,所以称“黄帝”.以中原文化为核心,不断吸取草原文化、湖海文化、外域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民族历代如此.所以我们要融入世界潮流就要不断创新求变,也只有创新求变才能前进、发展、永葆青春,这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阴阳对立统一观,一个是易、变的观念.当然,在治理国家时主要强调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以人为本”是对的,但是,站在哲学高度,我们讲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最重要的就是这两点.如果把道家、儒家、法家、墨家、佛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等思想综合分析,其核心最重要的也就是这两点.这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根性的理念,它超时空地存在于历代中国人的遗传因子之中,存在于散落在全世界的炎黄子孙的理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