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起止时间 三条战线 主要战役 结果 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2:35: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起止时间 三条战线 主要战役 结果 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起止时间 三条战线 主要战役 结果 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起止时间 三条战线 主要战役 结果 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起止时间 三条战线 主要战役 结果 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编辑本段]一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全球在世一战老兵仅存4位
  [编辑本段]战争的简介
  日期: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位置: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 结果:协约国获胜 大约15亿人卷进战争 死亡(约数):10,000,000人 将士:900万 平民:700万 合计:1669万 发起国家:同盟国、协约国 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 ·塞尔维亚王国 ·俄国 ·法国 ·比利时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日本 ·意大利王国(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 ·希腊 ·美国 ·中国等 同盟国 ·意大利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又称奥斯曼土耳其) ·保加利亚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协约国(Triple 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中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萨拉热窝事件
  这次事件为在欧洲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波斯尼亚青年普林西普(当时仅19岁)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1914年6月 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8月 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4年11月 土耳其加入同盟国 1915年5月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5年10月 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 1916年3月 葡萄牙加入协约国. 1917年2月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因而退出大战. 1917年4月 美国参战. 1918年3月 俄、德国签约停战. 1918年9月 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1月 德国签约停火,大战结束.
  战争的结果统计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交战双方军民的死亡人数的比例,协约国士兵占36%,协约国平民占20%;同盟国士兵与平民各占22%.请注意战争里平民大多是死于西班牙流行感冒.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比利时: 13,700 ·英国: 908,000 ·澳大利亚:60,000 ·加拿大:55,000 ·印度:25,000 ·新西兰:16,000 ·南非:7,000 ·大英帝国:715,000 ·法国:1,240,000 ·法国殖民地:114,000 ·希腊:5,000 ·意大利:650,000 ·中国:5000 ·日本:300 ·黑山:30,000 ·罗马尼亚:336,000 ·俄罗斯帝国:1,700,000 ·塞尔维亚:450,000 ·美国:50,600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3,382,500 ·奥匈帝国:1,200,000 ·保加利亚:87500 ·德意志帝国:1,770,000 ·奥斯曼帝国:325,000 平民被杀:6,493,000 ·奥匈帝国:300,000 ·比利时:30,000 ·英国:31,000 ·保加利亚:275,000 ·法国:40,000 ·德意志帝国:760,000 ·希腊:132,000 ·罗马尼亚:275,000 ·俄罗斯:3,100,000 ·塞尔维亚:650,000 ·奥斯曼帝国:1,000,000 一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
  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30几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对人类的精神和物质都造成了极大的摧毁.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了.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十月革命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美日兴起 这场大战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1914-1919年,日本企业实缴资本金额从22.18亿日元增加到61.23亿日元,工业生产力增加4倍以上.它的实际工业产量增加1.8倍,出现了以出口工业为中心的新建扩建企业高潮.造船工业1914年建造79艘,计8.2万吨,1918年激增至443艘,计54.05万吨,从战前占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德国复仇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骄傲的日耳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代表以战胜国身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收回山东权益、废除“二十一条”、取消列强特权等正当要求,却被会无理否决.消息传来,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北京高校学生拥向天安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从6月3日开始,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商界罢市,五四运动有学生运动发展成为全民爱国运动. 军人待遇 美国的一战军人领到每人每日1美元为薪金,另加25分为每日在美国国外消费.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军人、其家属与其它有关团体向美国政府要求实时索取战时服务的酬劳金额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进军事件. 女人的地位提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女人们是不被看作为“人”的.直到一战爆发,男人们都被征去做了战士,留下的只有老幼妇残,那个时候,养家做事的就只有女人了.于是女人们就出去工作,挣钱养家.虽然她们和男人做一样的工作,她们得到的工资相对来说就少了很多.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女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 国际联盟 鉴于第一次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发起了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军事学术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新技术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战争期间,才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军用飞机在战场上成为一支新军.飞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战前在欧洲和美国的街道上占主导地位的马车,很快被汽车取代.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战士对物资的旺盛需求,也促使人们不断的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政府机构职能的改变 在战争初期,各国政府都没有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因而也没有对经济加以干预.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以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这些机构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 莱茵非军事区 莱茵非军事区是莱茵河以东50公里. 这个是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里的内容.《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的和约,大体内容包括:军事上德国禁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只能招募志愿人员参军,只能保留10万人陆军,不准拥有空军,海军只保留部分轻型水面舰艇(希特勒上台时德国只有36艘轻型水面舰艇),不准拥有大吨位舰艇和潜艇,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德国不得驻军设防,就是所谓的莱因非军事区.政治上禁止德国与奥地利合并或组成任何形式的联盟集团.领土方面德国向法国归还在普法战争中取得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在此期间法国从此处无偿开采煤矿作为德国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补偿(两处都是法国重要的煤炭基地),15年期满后由萨尔地区公民投票决定归属(就是该地区是并入法国还是回归德国,1934年萨尔回归德国).德国放弃了大片领土,在此基础上波兰国家得以重建,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由国联“委任统治”,事实上被英法日本等主要战胜国瓜分.经济上规定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但是没规定具体数目.后来协约国方面先后提出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宣布停止支付赔款. 一战之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亚、太平洋等地的矛盾.